引言
“当代年轻人用微生物展示了多彩斑斓的微生物世界,对微生物学的科普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邓子新院士
“微生物学家比化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人更聪明和精力充沛。如果你会照顾这些小朋友,那么它也会照顾你的未来”-- Perlman应用微生物学定律
“生物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新方向,艺术家试图用它去探索形成生命的全过程。”--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
《绿色荧光蛋白兔》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
“我们相信艺术观众会认识到,因为生物艺术是活生生的,所有生物艺术都具有政治,社会,文化和伦理含义,无论艺术家是否明确这些含义。”--生物艺术的先驱Stelarc
“微生物艺术又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年轻的领域,将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继续演进。”—摘选艺术科技刊物之《新媒介-微生物平皿艺术》
集结创造力 赋能造物者
打开生命时空的任意门,小小的微生物,他,一直存在;热情奔放的小生命,在渐渐改变大世界的同时,时代的造物者们,赋予了他们新的能量—“美”的表达。给最具有创造力的人一片想象力迸发的土壤,他们将创造一个怎样的艺术“微”观世界呢?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4岁;直到当下高速发展的多组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生物科学,人类不断在叩开生命世界的新大门,造福于人类健康。
史塔克和莱因哈德·内斯特尔巴赫
用培养皿创作的《GPF Pixel》
倒影于指尖的云深月色…
缠绵在平皿的湖光潋滟…
芸芸众生望尘莫及的瑰丽们,
是造物者鬼斧神工的妙笔么?
我想是的,是生命艺术的悸动之作。
缔结“微”契约 再创“美”世界
即将开赛 的“第四届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让你继续探索“微”美世界,感受科学的神秘力量,领略大象无形的精神气派;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造物者,汇聚你们的创造力,让新科研和新艺术惠泽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赛名称:第四届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
主办单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
参赛对象: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微生物科研工作者
大赛时间轴
4月2日--7月15日
作品征集:参赛者网上报名并上传作品
7月17日--7月26日
网络投票:入围作品进行网络投票
7月27日--8月6日
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团评选出获奖作品
8月下旬
颁奖仪式:举行颁奖典礼,并展出作品
投稿参赛方式
本次大赛采取网上注册网上投稿方式参与,
注册登记及投稿网址:
www.biolabline.com
联系电话:0717-6787989
联系人:姜女士18695076804
奖项设置
参赛作品要求
(一)微生物以及琼脂平板培养基类型不限,通过微生物培养来创作艺术图形,不得直接使用画笔与颜料描绘。
(二)参赛者应保证作品的首创性和可复制性,无著作权争议,不得对上传作品的图形和颜色进行后期修饰,为作品的美感,可以进行亮度、对比度、清晰度调节。
(三)上传作品须按示例作品样式,保证作品图形的清晰可见,图片尺寸不低于1024*768px,分辨率72dpi,格式为JPG。
(四)每位参赛者只能提交三幅作品,每幅作品只能在一个培养皿中完成(培养皿尺寸与形制不限)。
(五)上传作品时需提交作者姓名、联系电话、作品名称、创意描述、制作材料以及制作过程(以备可复制性验证);作品图片上不得留有作者个人相关信息。
(六)为证明作品的原创性,请将注册ID用户名和作品名称、日期标注于培养皿盖子上,与作品一起展示,作为原创性证明拍摄上传。
(七)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所有入选及参赛作品恕不退还。
(八)参赛作品主题要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
(九)获奖作品参赛者承诺,允许主办与承办单位将获奖作品用于以宣传、展览、出版画册及媒体等用途,不再另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十)参赛作品涉及著作权、肖像权、署名权、名誉纠纷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举办单位不负任何连带责任。参赛作品如发现剽窃、侵权或第三方提出权利主张的,大赛主办方有权随时撤销该作品的参赛权,收回已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并在相关媒体予以通报。
(十一)带宣传效果的作品,如企业商标、logo、名称、二维码的作品不得参赛;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作品不得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