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酵原料药,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北制药新头孢工厂先进生产线
新闻中心
华北制药新头孢工厂先进生产线
发布时间:2013-09-28        浏览次数:465        返回列表
  
 华北制药新头孢工厂先进生产线 资料照片

  “看到差距,找准问题,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华北制药老厂区进门挂着一条横幅,这是华北制药重组几年来的最好写照。

  2012年年报显示,华北制药营业收入为111.26亿元,同比下降9.19%,归属上市公司 股 东 的 利 润1779 .72万 元 , 同 比 下 降87.15%,利润率仅为0.1%

  今年上半年,华北制药利宝儿药系列产品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实现销售同比增长311%,消化系统产品枸橼酸铋钾颗粒实现销售同比增长500%、利乃沁神黄钠铝胶囊销售同比增长358%,清热解毒类产品黄柏胶囊销售同比增长131%

  史上最大力度的改革

  2013年元旦刚过,华北制药启动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改革,部署了产业链、相关单位整合及总部机构改革工作。经过全员竞聘,百余名机关管理干部转岗充实到各产业链和基层单位,为强化产业链及相关单位的基础管理、推动其快速成为企业跨越发展的主力军提供支撑。

  据华北制药董事长王社平介绍,华北制药此次产业链整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构建扁平化、专业化管控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为原则。

  主要包括,在新头孢实现从原料到制剂整个产业链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制剂、白蛋白、抗肿瘤、保健品、新药研发等非青非头产业链的完整构建和再造升级,以及青类产业链等相关公司的整合,将原来小而散的多家子公司整合为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化公司,形成战略投资管理中心 利润中心 生产成本中心三级管理模式,达到企业管理扁平化、紧密型、高效能的目的。

  此次,华北制药历史上最大力度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盲目而行。

  早在2009年,华北制药重组之初,王社平就提出要“理顺管理链条,建立权责明晰、设置科学的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于同年大手笔开建新头孢项目,着手整合头孢产业链。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两年的放量生产,2012年,作为华北制药首家实现从原料到制剂产业链整合的新头孢工厂,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生产线实现满负荷生产,头孢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翻番,企业真正实现集约高效运行。

  华北制药通过深度研究新园区重点项目一体化运营的成功经验,放开脚步,启动大力度改革,谋求通过产权主体整合,精干管理层级,改革体制机制,集聚优势资源要素,形成一批分工明确、优势突出、产业集中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链式专业化公司。

  在华北制药新园区示范点华民公司新头孢工厂内,记者见到,全封闭的橱窗里,药品从机器中不断跳跃而出,自动装盒、扫码,随着传送带进入自动化立体仓库……“这是华北制药自动化的制药工厂,”工作人员介绍说,“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完全摒弃了人工操作的误差,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

  华北制药副总经理魏青杰介绍,以华民公司为代表,新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已经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新概念厂区,以一流的生产装备、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超前的设计理念,打造高质量的药品。经过优势资源整合,华民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7-A C A7-A CD A两大头孢菌素母核,具有完整头孢产业链的公司,形成以销售为龙头,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的完整生产体系。以华民公司为蓝本,青类、非青非头类、现代中药等纷纷进行了产业链整合,建设新厂区的同时理顺生产管理,遴选优势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华北”牌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

  冀中能源输血调资本结构

  74日停牌的华北制药,9天之后便发布第二次定增方案。

  717日晚,公司对外公告了《非公开发行预案》,称大股东冀中能源集团将拟现金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2 .5亿股股份,预计募集资金11.3亿元。公司称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前,冀中能源集团直接持有公司25.39%的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间接持有公司20.80%的股份,共持有公司46 .19%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本次发行后,冀中能源集团和华北制药集团 合 计 持 股 数 量 占 公 司 总 股 本 的 比 例 为54.45%。此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冀中能源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河北省国资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冀中能源集团第一次向华北制药伸出援助之手。

  201210月,华北制药完成了向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开发行3 .5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凈额29.6亿元,主要是用于偿还银行、财务公司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最近两年,冀中能源集团一共向华北制药注资40多亿元。

  “过去的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接近90%。两次定增将彻底改变华北制药的资本结构,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资本保障,我们未来还可以在市场上去融资。”华北制药副董事长、总会计师、董秘杨海静告诉记者,作为上市公司,华北制药近十余年来失去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没有从市场上拿到一分钱。

  他说,两次定增的目的是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改善资本结构,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融资能力,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华北制药因为生产规模和市场不断扩大,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提升,以及新项目运营和研发成果的落地等,均需大量运营资金。而公司去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了资金29亿元,但由于公司销售结构调整和规模的扩大,运营资金依然是制约公司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

  杨海静认为,一家企业的资源没有是否是包袱的区别,只在于管理者是否将他们放到了合理的地方。

  “我们对379个账户的整理,一天就集中了8亿元。”

  “修电话的总厂就有17个工人,业务量根本不饱和,可他们一年的工资和各项费用总和能将集团的所有电话重新换一轮。我们就在考虑是否还需要这一部门,是交给市场还是自己干?”

  杨海静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在产股权结构上,“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不进行伤筋动骨的刮骨式疗法,难除多年顽疾。

  对此,华药给出的整合思路是:加强集权,形成投资决策中心、利益中心、成本中心等清晰的管理模式;推动集团内部整合,对业务相近的关联企业实施产权合并,形成专营式管理;把集团和股份公司下属的控股子公司,都变成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将现有数十家分子公司整合成68个专业化链式公司。

  扭转原料药为主的局面

  众所周知,在医药行业里做原料药不赚钱,只有做制剂才能盈利。

  华北制药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出口贸易额达3 .2亿美元。制剂药与原料药收入比达46,销售收入过亿元产品达到20个,安灭菌、凯福隆等42个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翻番。

  据魏青杰介绍,2012年,面对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深刻调整及主导产品价格长期低位徘徊的不利形势,华北制药在消化药品政策性降价、能源环保成本上涨等增支减利因素基础上,通过产销联动,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推进“专业化、精细化”营销体系建设和调整物流业务结构,公司主业得到稳步发展。

  华北制药新头孢项目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新制剂项目11个药品实现上线生产;头孢类产品构建了从原料药到制剂药的完整产业链,制剂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原料药业务挺进全国头孢菌素类出口企业前三强,全年销售收入实现同比翻番。

  华北制药产品结构调整主要涉及从原料药向制剂药转移、从抗生素到新治疗领域的转变及聚焦重点产品三个方面。

  “当前,制剂与原料药的比例已由原来的28提高到46,华北制药今年的目标是争取达到4.55.5;甚至达到55。”魏青杰指出,目前原料药、抗生素比重大的局面也得到破解,由于原料药利润低,还受环保等条件限制,未来华北制药生产的原料药主要立足于满足自身使用。

  在新治疗领域,除了抗生素以外,华北制药主要还有心脑血管、代谢类的制剂产品,呼吸系统、抗癌药等产品。聚焦重点产品方面,华北制药的目标是重点打造30个销售收入过亿产品,今年的目标是实现20个过亿产品,从实际来看,今年有望达到23-25个,明年要确保27-28个过亿产品,力争30个。

  魏青杰告诉记者,随着整合步伐的全力推进,华北制药在产品和产业结构方面也做出了重新梳理和调整。据他介绍,华北制药确立了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为三大产业方向,与之对应的八大产品领域为抗生素、心脑血管、糖尿病、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系统、呼吸和消化系统。

  在项目优化上,近三年来华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9月,华药新型头孢项目投产暨新制剂项目开工;10月,华药承担的“国家二类新药环孢素滴眼液生产建设”项目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20119月,“药用辅料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获生产许可;11月,总投资40亿元的新工业园新制剂项目投产,吹响了由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集结号;2012年,“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物的产业化、抗体药物中试基地建设、头孢制剂国家化能力建设”三项目成功获批。

  杨海静和魏青杰都认为,并购重组是未来华北制药的一个方向。

  “我们调整资本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杨海静指出,在目前医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并购重组肯定是制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魏青杰指出,企业现有的一些药品品种盈利不高,还需要从市场上并购一些好的产品,因此,华北制药一直在寻求合适的价格、优良的品种。“凯福隆三年前一年的销量仅100多万支,今年的销量已经是三年前的20倍了,利润近1亿元。如果这样的品种多了,华北制药的业绩就好看了。”

  重组人血白蛋白:最近能见到的增长点

  “我们重组人血白蛋白做了十多年了,最近快见成效了。”据魏青杰介绍,国际上以重组人血白蛋白替代血源产品的应用已成为趋势,国内只有华北制药和海正药业两家企业正在国家食药总局申报该产品。

  重组人血白蛋白产品由华北制药独家研发,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产品结构明确、成分清晰,由和血源白蛋白一致的氨基酸组成,作用和功能与血源白蛋白完全一样,而且原料来源丰富、质量可控,可形成规模化生产,节省大量宝贵的血浆资源,彻底消除病毒污染疫苗的潜在危险,为生物医药和疫苗产业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选择。

  他告诉记者,生产该产品的华北制药生物技术分公司获得重组人血白蛋白(药用辅料)“药品生产许可证”, 成为能够产业化生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的企业,生产设备均达到国际生物制药行业先进水平,拥有生物技术产品从克、到公斤、再到吨级的小试、中试、小规模产业化和大规模产业化的设备和能力。该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华北制药生产的重组人血白蛋白被科技部评为2012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50万元,也先后被列为国家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生物药品,拥有相关专利20余项。

  “最关键的是,它将解决我国血浆供应不足导致的人血白蛋白市场极度短缺的局面,满足临床和疫苗类产品对人血白蛋白的迫切需求,保障正常免疫预防的需要,带动和促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提升。”魏青杰表示,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成功产业化,解决了生物技术药物大规模发酵、分离、纯化等关键产业化工艺技术难题,还解决了大剂量生物技术药物制备中外源D N A、内毒素和其他外源杂质的去除等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规模生产人血白蛋白的空白。

  目前公司正在加快推进辅料级重组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试验。魏青杰说,一旦国家食药总局审批通过后,该产品更快进入市场,将加快华北制药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推动华北制药的转型升级。(曾亮亮 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