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膜分离技术简介
1、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 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 ,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根据材料的不同, 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 其过滤精度较低, 选择性较小。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 下面简单介绍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
(1)微滤( MF)
又称微孔过滤, 它属于精密过滤, 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 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 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 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 0.1 ~1 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2)超滤( UF)
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 膜孔径在 0.05um 至 1nm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 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 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 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 当水流过膜表面时, 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 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 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 、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 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 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3)纳滤( NF)
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其截留分子量在 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 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纳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 NaCl、MgSO4、CaCl2 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 60~90%,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1000,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
(4)反渗透( RO)
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 (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 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 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 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具有产水水质高、 运行成本低、 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 ,而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纯水制备的最节能、最简便的技术 .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诸多行业。反渗透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
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对 NaCl 的截留率在 98%以上,出水为无离子水。 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 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产品浓缩、废水处理方面反渗透膜已经应用广泛。
膜分离的基本工艺原理是较为简单的。 在过滤过程中料液通过泵的加压, 料液以一定流速沿着滤膜的表面流过, 大于膜截留分子量的物质分子不透过膜流回料罐,小于膜截留分子量的物质或分子透过膜, 形成透析液。 故膜系统都有两个出口,一是回流液(浓缩液)出口,另一是透析液出口。在单位时间( Hr)单位膜面积( m2)透析液流出的量( L)称为膜通量( LMH),即过滤速度。影响膜通量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固含量( TDS)、离子浓度、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