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日企高管职位归国创业
如今各种牌子的乳酸菌饮料充斥电视屏幕和卖场,日本品牌养乐多(Yakult)是其中著名的一个。回国创业前,马明曾经在这家日本公司工作过,担任研发部副总监。
养乐多公司具有几十年的乳酸菌研发历史,可谓乳酸菌领域的先行者。马明在养乐多公司主要参与负责全球首选抗大肠癌药物——依力替康(开普拓)的后期研发。
2004年,在日本过着安逸稳定生活的马明嗅到了国内发展的商机。当时,国内微生物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没有被提高到像现在这样重视的高度。马明在养乐多工作多年,储备了很多微生物研究的前沿技术,他想把这些技术带回自己的祖国。
2006年初,马明的太太郝春华先回到中国,走访了十几个城市,最终选择上海张江创业基地,注册成立了明博医药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2006年底,马明在已获得日本永久居留权和国外优越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卖掉在日本的房子,辞去薪水丰厚的工作,作为中国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带着领先的微生物技术,举家回国,开启了创业之路。
成功开发“非粮”饲料添加剂
创业初期,马明带着他的最大心愿——让人们更健康,为社会做点贡献,进军生物制药领域。凭借在养乐多工作期间对乳酸菌技术的储备,以及对国内当时乳酸菌起步晚的现状的了解,马明看到了乳酸菌的广阔市场前景。
据马明介绍,加热乳酸球菌浓缩细胞壁,可提取激活人体潜在免疫力的物质,达到辅助治疗特定疾病、维持和提高免疫抗病能力的效果。历经两年努力,在多方支持下,马明和他的团队成功掌握了超量培养、分离和生产技术,并实现了商品化开发,其样品得到了包括世界乳酸菌专家光岗知足以及众多国内患者的肯定。但因为属于保健品,上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而这对于马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因此,公司研发项目起步不久就宣告失败。
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国内出现了畜牧业食品安全问题,这给了处在迷茫中的马明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他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激素添加剂的替代品是什么?何不把用作人的技术与经验用到动物身上呢?
研发过程很顺利,但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实行产业化。2012年,上海一家投资机构看到明博医药的市场前景,投入了一笔资金。马明赶紧租借场地,建立先进的微生态制剂生产线。他们以非粮食原料——金针菇培养基质为原料,采用优良生产菌种菌株,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级高密度生物发酵专利技术和高效复合益生菌发酵转化生产工艺,成功开发出全新概念的低成本高附加值微生物发酵再生饲料及高密度高活性有益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马明告诉商报记者,新型乳酸菌发酵饲料利用可再生资源,克服了我国菌种质量不稳定、难以保存等难题,能提高饲料消化率和肉类质量,降低抗生素残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为我国的肉食品安全、粮食紧缺等作出了贡献。
业内人士指出,明博医药开发的新型“非粮”饲料添加剂,开辟了饲料资源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
通过技术授权打开市场
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国务院特聘专家,马明可以拿出响当当的技术,但是,相对于较强的专业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发却成了他发展之路上的短板。
当公司微生物发酵剂投入市场后,销售并不理想,马明被各地的经销商忽悠了不少钱。他深知自己在管理销售方面能力较弱,而投入精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又远水解不了近渴。正在这时,马明的两个朋友了解到了他的困境,他们看好微生物饲料的发展前景,决定入股明博医药,并参与公司运作。三人一拍即合,一人负责管理,一人负责销售,而马明则将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3人各持公司三分之一股份。
明博医药调整了商业模式,专心做一家纯研发公司,只提供技术授权,而不是技术转让。公司向下游合作商提供整个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发酵剂,并采取分成方式:每发酵1吨商品饲料,明博医药提取150元利润。马明说:“我和公司的专长是微生物技术,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现在,明博医药得到了市场认可,已与光明食品集团下属爱森肉食品公司等客户签订了购销合同,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创新方面,明博医药以产学研方式,与中科院、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密切合作,建立了自有乳酸菌菌种库。在技术成果方面,公司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并先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多项政府课题项目。公司申请专利18项、授权7项。在人才建设方面,明博医药拥有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日高素质科研队伍,他们对世界生物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乳酸菌的应用研发、产业化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与掌握。
如今,明博医药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开发格局。对下一步的发展,马明对记者表示,“明博医药坚持每一个新技术项目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技术查新分析和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研制和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专家点评
创业成功
离不开团队合作
高骞 研究员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处长
作为海外留学多年、中国首批“千人计划”专家和明博医药创始人的马明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科技专家,拥有敏锐的科研洞察能力、极强的专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在归国创业过程中,他依托国外储备的先进微生物技术,把握住国内食品安全要求日益提高的趋势,主动调整企业研发方向,创造性地将乳酸菌技术应用于动物饲料,通过生物转换,把食品工业下脚料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生物饲料以及功能性添加剂,填补了国内“非粮”饲料领域空白,开辟了饲料资源的新途径,为我国的肉食品安全、粮食紧缺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相对于科研方面的强项,不熟悉市场营销、不擅长企业管理、缺乏大规模资金却是马明的短板,这使得明博医药的创新科研产品无法顺利推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面对市场开拓窘境,马明没有站到市场经营前台,而是通过开放合作,通过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有机组合,逐步搭建起了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具有共同发展愿景,整体合作、精准分工、各司其职、高效运作的优秀创业团队。
在企业内部,明博医药主动调整股权结构,引入志同道合的专业人才,弥补经营、管理短板,马明则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使“经营、管理、研发”协同有序。在企业外部,明博医药着力创新商业模式,专注研发环节,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建立自有菌种库,实施技术授权分成。
通过内外部各种合作模式的实施,明博医药逐步积累了一批技术专利储备,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与部分食品行业龙头企业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微生物技术产业化开发的新型科研企业。
明博医药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不只是一个点子或某个妙招,而是一种持续的创造和努力,面对企业无常的变数,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可复制性,只有让人才不断进行有机、科学磨合,通过人才之间意识的统一、激情的融合、理想的碰撞,才能成就更具高度的智慧,保证创业企业发展前行。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科技变革加速的时代,创意、创新、创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行业和技术的创新半衰期实际上都是十分短暂的,创业企业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依靠一个能力互补、高绩效的创业团队,提高机会识别、开发和利用能力,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快速反应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