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作为我国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维护者,具有着无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承载着意义非常的重要使命,其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同社会进步、人民福祉息息相关。然而,近些年来制药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将“绿色化”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将“生态建设”定为社会发展新的价值取向,这也为制药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目前,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主要的出口国家。伴随着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企业在制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对水、空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一些违规排污的制药企业被媒体频频曝光,有的甚至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停产,从而造成了重大损失。这表明如果制药只是停留在原来的生产模式上不转变思路,就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校办工厂起步,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它的成长壮大用事实证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环保是要求,绿色化是导向。只有在创新的同时落实环保,推动企业绿色化发展,才能永葆企业活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结合鲁南制药的发展经验,制药企业想要落实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实现“绿色化”发展,就必须以创新为支撑和手段。
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以“绿色药品”为发展导向。近些年来,我国的制药企业快速发展,药品的品种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很多企业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也非制药企业的根本生存之道。因此,制药企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生产“绿色药品”为主要方向,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几率。鲁南制药集团始终坚持“企业发展、环保先行”的发展思路,将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里,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进行了升级开发,逐步实现其向低排放、低消耗、低碳环保的转变。近些年来,企业对每一个科研项目都会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坚决禁止环保不达标的项目立项。此外,鲁南制药集团还不断增加环保投入,仅三废处理设施的累计投入资金便达到了6亿多元,成为了制药行业推动转型、打造绿色企业的有力实践者。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优势,推动各方面的环保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废物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对于企业而言,创新的核心在于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在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中走出一条社会需要、群众认可的制药新道路。此外,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可以说,只有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形势复杂的医药市场上生存下去。鲁南制药集团在成立之初便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近些年来更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自2001年至今,鲁南制药集团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经费均占到了销售比例的9%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高度的重视、丰厚的投入给鲁南制药集团带来了预期的效果。近日,鲁南制药集团研发的《硫氰红霉素废水处理办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成为了企业第五个环保方面的授权中国发明专利。此外,在回收再利用生产废物方面,鲁南制药集团也走出了一条清洁高效、效益可观的新路子。目前,鲁南制药集团共建成污水处理厂四座,并成立了专门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利用萃取精馏法回收低浓度醋酸的技术更是填补了我国在萃取法回收低浓度醋酸领域的空白,真正实现了效益和环保的双丰收。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不断培养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制药企业长远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则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往往能够决定该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实际地位。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制药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主动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方面一定要解放思想,对于那些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青年才俊一定要放心使用、大胆提拔,要舍得下“血本”,为其提供一个科研实践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还必须完善健全各项人才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进一步激发其科研创新的能力。加强企业同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必要举措,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已经成为了制药行业基本共识。在这一方面,鲁南制药集团率先垂范、积极跟进,自1998年起先后同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30多所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研发合作关系。2002年扩建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200余人,其中具有硕博士学位者800余人。中心开展的新药研究项目和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这批优质人才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效益和环保的有效统一。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落实各方面的环保责任,变被动为主导。制药企业之所以会成为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不重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制度,相关责任不明确、环境影响评估不到位、技术监管不合理、排污制度漏洞百出等原因使得制药企业一次次的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想要彻底改变制药企业“环境污染重点户”的形象,就必须从相应的管理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制药企业应始终将“防范”置于“治理”的前面,绝不存任何侥幸心理,将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责任感转化为一种环境保护的切实行为。保证任何一个制药过程都处于有效监管之中,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科学的分析、研究、评估,从而及时、合理地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将环境污染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近些年来,鲁南制药集团逐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并明确了相应的生产责任,对企业职工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环保培训,力图在源头上遏制住环境破坏,更好地履行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加强制药企业环保教育,将“绿色化”逐渐融入企业核心文化里,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将环境保护的意识转化为自身实践行为,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牢固树立环保意识,打造绿色制药企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因此,制药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一定要常抓不懈,从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日常的规划建设中也要将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很多制药企业都同鲁南制药一样,往往是依山傍水建立厂区的,企业既可以成为环境破坏的元凶恶首,也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先进模范。鲁南制药从确立园林化、生态化的企业发展目标起,就将守护“蓝天绿水”作为企业的建设原则和目标。例如鲁南制药集团下属的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自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绿化资金过亿元,新植各类树苗300余种200万株,绿化饱和率高达98%,形成了到处绿荫环绕、碧波荡漾的企业环境,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企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这样既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又为企业员工创造了一个环境优雅、健康舒心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而新时代药业也被授予了“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成为了同行业中环境保护的模范企业。
(作者系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