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大成生化科技停产 拖欠农民粮款8000万

   日期:2015-10-05     来源:参考消息    浏览:997    评论:0    
核心提示: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玉米加工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玉米加工商。中国媒体近日报道说,它已经中止了所有运作。该企业此前宣布,其部分经常亏损的生产线已经停工。
  
 外媒称,亚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停产,导致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玉米种植户得不到报酬,从而加剧了中国人为抬高玉米价格的政策造成的意外负面影响。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28日报道,中国9月降低了国家储备玉米的购买价格,但依然将最低价格维持在国际市场价格以上。中国较高的玉米价格导致国家储备膨胀,并前所未有地吸引了大量进口,同时摧毁了玉米加工商的利润。
 
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玉米加工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玉米加工商。中国媒体近日报道说,它已经中止了所有运作。该企业此前宣布,其部分经常亏损的生产线已经停工。
 
吉林省会长春位于中国玉米种植带的心脏,该地农民说,该企业关张导致他们的款项遭到拖欠。
 
报道称,中国的最低价格政策旨在为农民保持稳定的收入,以及确保农民在玉米价格下跌时继续种植玉米,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最低价格导致市场扭曲,这让决策者陷入了困境,因为放弃这个政策可能导致玉米价格暴跌。
 
大成公司日前在其年度报告中说,它已经中止了赖氨酸的生产,因为国家设置的玉米价格保持高位,而该企业的产品售价却大幅下跌。赖氨酸是猪和鸡饲料中的一种成分。
 
该企业在报告中说,玉米粒的价格是企业销售成本的重要部分,它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未反映市场状况。
 
报道称,大成公司已停止将玉米加工成一种化学原料,因为石油价格下跌使它的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它说,由于玉米价格高,玉米甜味剂和玉米淀粉产品已经无利可图。
 
报道称,较高的原料成本已导致中国的玉米加工企业无法向海外出口赖氨酸。中国企业生产的赖氨酸占全球产量的大约80%。中国还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赖氨酸。养猪利润低和禽流感的暴发促使农民宰杀动物,国内需求因此已经下降。

相关新闻阅读:

玉米深加工巨头大成拖欠农民粮款8千万 几近破产
 
  近期,亚洲最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成”)拖欠农民粮款而负面新闻缠身,有报道称,目前大成已深陷停产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多名专业人士认为,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走入误区使得步入亏损、停产境况。
  公开信息显示,大成是吉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1996年创办,2001年3月16日在香港上市。大成年玉米加工能力居亚太第一、全球第三位,赖氨酸产能为全球第一位,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液态葡萄糖生产企业,年产规模约120万吨。
  作为长春地区玉米收购的主力军,不少农民都愿意将自己全年的玉米收成卖给大成。然而,据多家媒体报道,大成2013年底至今总计拖欠农民粮款达人民币8000万元。同时,《中国经营报》上周报道称,由于生产运营资金基本断流,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停止了新增贷款,大成被迫在2015年3月11日向长春市政府正式提交了停产报告。
  由于粮款被拖欠,大成公司门口天天聚集着要帐的人,涉及农民、供应商、施工队等各个领域,《金融时报》引用一位农民说法,他称自己之所以将玉米赊销给大成生化科技,是因为该公司允诺的价格高于市场价。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年初大成承诺能够还清欠款,然而到了6月仍未还清。6月12日,大成实业承诺还清欠款,在其出具的公告上,明确写道:“保持每个工作日支付45万元不变,直到欠款全部还清为止。保证2015年12月31日之前将欠款支付完毕。”但是,还款仅维持数十天。7月22日,大成实业又放出公告称,集团资金暂时出现问题,还款停止。
  在过去十年间,这家企业从一家淀粉加工厂发展成一家巨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但短短两年内,它又迅速下滑,走入亏损、停产境地。
  2012年,大成董事长徐周文逝世,3年之内大成已经换了三任总经理。但多名分析人士认为, 管理层的变动并未令大成经营出现起色,近些年,其自身在经营上已经走入误区。 
  在大成的业务中,氨基酸业务占比达到40%以上,而赖氨酸又是重中之重。但是,赖氨酸主业扩产过快,被认为是大成经营上的重大失误。
  2011年赖氨酸价格暴涨,达到了20元/公斤,而98.5%的赖氨酸成本在10-11元左右。尝到了甜头,大成、梅花、成福等企业进入疯狂扩张阶段。慧通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4年,我国赖氨酸需求从38万吨上涨至70万吨,而全国的产量已经达到110万吨,市场严重过剩。
  尤其在2011年之后,欧洲地区经济危机蔓延,出口受阻,赖氨酸价格进入低迷。在大成的报告中,对于业绩下滑,解释得最多的便是饲料产量下降,赖氨酸需求不好。近两年生猪、家禽市场不断遭遇各种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并且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饲料,乃至上游原料、添加剂的需求。
  此外,原料成本过高被认为拖累了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上周大成公司在其中期报告中称,因国家规定的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赖氨酸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该公司已暂停生产这种猪和鸡饲料添加剂。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分析称,大成的停产是“中国人为抬高玉米价格的政策的又一个意外后果”。
  《金融时报》称,中国出台了最低价格政策,目的在于维持农民的稳定收入,确保即便玉米价格下跌农民也会种植玉米,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高抬的中国玉米价格导致市场扭曲,造成国家储备膨胀,同时让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其他对农村经济起到支柱作用的民营农企不复盈利。尽管本月有所下调,但最低收购价仍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显然,这家庞大的企业并没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做出调整,反而越陷越深。
  《中国经营报》称,除了主业盲目扩张外,大成对新上项目缺乏论证,投资缺乏约束。“大量举债发展,短债长用,将短期借款当做长期投资,没能很好把握国家扶持政策。”
  8月31日,大成公布了向独立第三方——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配售31.35亿股新股,占股49%,共计港元18亿元。但大成困境是否能解,却无人可答。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