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纪念有机化学家黄耀曾:成功研制出金霉素

   日期:2015-11-12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浏览:1733    评论:0    
核心提示:  50年代,国际间抗菌素的研究迅速发展,继青霉素之后,金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相继出现,后几个品种当时就占了抗菌素产值的40%,但它们的生产为英美所垄断,我国只能依赖进口来满足治疗上的需要。为解决依赖进口的状况,黄先生在抗菌素委员会的领导下,承担了金霉素的提取纯化工作。但研制金霉素一无资料,二无菌种,商品广告也只能误导人
  
 1912年11月11日,人杰地灵的南通,有个男孩出生在一个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他就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黄耀曾。
【科技名家】黄耀曾:成功研制出金霉素
 
 
  他的曾祖父是前清举人,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黄先生从小聪明过人,四岁入初小,8岁入高小,11岁进南通中学初中部,14岁免试入高中,17岁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师从我国化学界前辈、著名有机化学家庄长恭先生。庄先生曾留学美国,在德国做客座教授一年,回国后出任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讲授高等有机化学,涉及到许多当代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黄耀曾因成绩优异,得到庄先生的青睐,1934年黄耀曾大学毕业时,受庄长恭先生之邀,进入中央研究员化学所工作,任助理员。黄耀曾的科研生涯就此揭开了第一页。
 
  微量分析和间谍案
 
  在中央研究员化学所,黄耀曾在庄先生手下做有机微量分析和有机合成。在30年代,有机微量分析是国际上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先进技术,但在我国尚未开始,当时化学界采用的常量分析,需要100毫克样品,而微量分析只需要3到5克样品。
 
  黄耀曾用庄先生从奥地利带回来的微量分析天平和微量分析仪器,摸索着掌握了有机微量分析操作技术,并分析出贝母素甲的经验式,但与当时我国化学界前辈用常量分析导出的经验式大不相同。新技术受到了质疑。于是,庄长恭将样品寄往德国两家最负盛名的微量分析实验室分析。
 
  半个月后,德国两家微量分析实验室将分析的数据寄回来了,结果和黄耀曾先生做的完全相同,因此改正了贝母生物碱的经验式。从此,有机微量分析技术在我国站稳脚跟,并逐渐传播至国内其他单位。有机化学所的微量分析现在还承接世界各地的样品。而黄耀曾先生无疑是我国有机微量分析方法的创始人。
 
  关于微量分析,还有一段“剖析半张密写纸,破获一个间谍案”的佳话。
 
  那是1958年的某一天,公安部门几位同志来到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告诉党委书记边伯明:最近发现一伙间谍,用密写纸通信联系,这种纸是从国外寄来的,有水印,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荧光。公安部门曾把缴获来的十多张纸,交某单位剖析,结果未得出结论,却把大部分纸给报废了,只剩下了半张。
 
  现在,他们要求上海有机所利用这半张纸作剖析,弄清这是用什么密写液写的,并把密写字迹显现出来。边伯明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黄耀曾。黄先生用乙醇从这半张纸中提取了3毫克结晶,将其中的1.5毫克做元素微量分析,发现C、H含量甚低,猜测提取物不是一般的有机化合物,而是含有某种重金属的化合物或盐。于是黄先生又用半毫克做发射光谱,果然发现了某一种重金属。
 
  关键找到了!根据这种重金属的特性,很快找到了显色剂,又用它将密写字迹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这一发现破获了一个间谍集团。1984年公安部某研究所所长赞扬有机所为破获重大案件作出了杰出贡献,自从密写纸被识破以后,特务们再也不敢在中国使用这种密写纸了。
 
  “西力生”和金霉素
 
  50年代初期,华东地区小麦的黑穗病、棉花的红腐病和立枯病为害剧烈,使农产物减产甚至达50%以上,黄耀曾接受华东农林部委托的任务——剖析和试制有机汞杀菌剂“西力生”。他和王有槐合作研制“西力生”的合成,并且打破前人的框框,制得样品。移交沈阳农药厂生产后,以两万吨规模供应市场,基本上消灭了这些病害。为提高农业产量,做出了贡献。
 
  凡是看过话剧《陈毅市长》的人,无不为陈市长在解放初期为生产青霉素夜访化学家的情节所感动。在剧中那位被访的化学家身上,也有着黄耀曾的影子。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金霉素和四环素药物研制的主要人员之一。
 
  50年代,国际间抗菌素的研究迅速发展,继青霉素之后,金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相继出现,后几个品种当时就占了抗菌素产值的40%,但它们的生产为英美所垄断,我国只能依赖进口来满足治疗上的需要。为解决依赖进口的状况,黄先生在抗菌素委员会的领导下,承担了金霉素的提取纯化工作。但研制金霉素一无资料,二无菌种,商品广告也只能误导人。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终于摸清了金霉素对酸、碱的变化,他和几个同事合作改进了金霉素的提取工艺,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试制成功的金霉素放到上海第三制药厂进行批量生产。金霉素的研制成功,不仅治愈了许多病人,冲垮了美帝的经济封锁,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垄断,而且在东南亚市场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赞美词——“这是中国货的金霉素,顶刮刮!”金霉素工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
 
  人物百科
 
  黄耀曾(1912.11—2002.12),男,江苏南通人,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化学家,国内有机氟化学及金属有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早年从事甾体化学研究,在我国开创了有机微量分析方法。从事过金霉素提取、结构测定及全合成的研究。实现第一例催化的胂型维蒂希反应。对砷、锑、碲元素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居国际前列。曾获国家级奖励5次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