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摄入镉可导致人体中毒
据了解,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人体内的镉是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的,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而进入体内蓄积下来。镉的烟雾和灰尘可经呼吸道吸入,肺内镉的吸收量约占总进入量的25—40%。每日吸20支香烟,可吸入镉2—4ug。肝脏和肾脏是体内贮存镉的两大器官,两者所含的镉约占体内镉总量的60%。据估计,40—60岁的正常人,体内含镉总量约30mg,其中10mg存于肾,4mg存于肝,其余分布于肺﹑胰﹑甲状腺﹑睾丸﹑毛发等处。
一般情况下,过度摄入镉可导致人体发生镉中毒。中毒早期表现咽痛﹑咳嗽﹑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全身酸痛﹑无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肺水肿或化学性肺炎,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咳大量泡沫血色痰,可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摄入含镉食品,可使肾脏发生慢性中毒,导致蛋白尿、氨基酸尿和糖尿。同时,由于镉离子取代了骨骼中的钙离子,会导致软骨病。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镉列为重点研究的食品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镉归类为人类致癌物;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将镉列为第7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我国也是将镉列为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监控指标之一。
从泡菜中提取出神奇益生菌
这项专利牛在哪?“我们创新性地采用食品级的植物乳杆菌CCFM8610吸附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重金属镉,并通过肝肠循环及粪便将体内的镉排出体外,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江大食品生物技术中心益生菌理论与技术研究团队成员王刚副教授自豪地介绍。
昨天,记者在江大食品学院实验室里见到了这神奇的专利菌株。菌株呈淡黄色液体状,看上去与普通的益生菌样本没什么两样。“我们从全国范围内搜集了众多传统的发酵食品,从它们以及健康的人体肠道等提取菌株,经过反复的筛选、验证,并经过培养,最后得到了这一株具有排镉功能的植物乳杆菌。”
王刚透露,这项研究从2010年就开始了,前期搜集和用于实验的益生菌达到了1000多株,最后从泡菜中发现了这种具有排镉功能的植物乳杆菌。为了验证其功用,团队还花费40多万做了动物实验,将它摄入到小鼠身上,发现小鼠体内的镉含量降到了最低程度。
通过膳食干预缓解镉毒性
目前也有一些传统的镉中毒治疗方法,主要就是通过药物干预。相比较而言,江大发明的这个专利提供了一种预防和缓解日常摄入镉对人体伤害的膳食干预方法,安全可食用,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菌株采自自然发酵食品,且为国家卫生部明确规定允许用于食品的菌种——植物乳杆菌,无毒副作用,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安全性。”王刚介绍,所用菌株对不同的金属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可避免将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排出体外从而造成附加的健康危害。
而乳酸菌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益生菌,具有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防治乳糖不耐症、增强免疫等多种益生功效。此外,专利菌株可调节由于镉毒性造成的体内微生态菌群失衡,缓解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带来的机体损伤。而且,可食用的菌株功能活性易于保持,摄入量易于控制,可以作为日常的膳食补充剂,随时预防可能的镉摄入及镉积累,避免由于镉中毒效应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专利菌株在7家企业实现生产应用
“该菌株对重金属镉的耐受能力达到其他测试菌株的20倍以上;吸附能力也远超过常见的商用益生菌;可有效去除食品中的镉污染,抑制宿主肠道对镉的吸收,降低组织中的镉含量,缓解镉对机体造成的毒性损伤,并恢复镉暴露影响的肠道菌群结构与组成。”王刚介绍,除了发现这种具有生物减除镉功能的益生菌,江大团队还开发了相关具有缓解镉毒性功能的益生菌发酵食品。
他说,菌株可用于制备多种具有排镉功能的药物组合物、发酵剂及发酵食品,应用面广泛,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目前专利菌株已在北京和美科盛、苏州摩卡等7家乳品及生物科技企业实现生产应用。酸奶、果蔬汁、馒头、酵素,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就能从市场上买到这些添加了抗镉污染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将体内多余的镉“吃”出去。(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