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没资金、没设备、没厂房都没关系,只要有想法有技术,就能圆了你的创业梦。
五年前,留学日本的病毒学博士张国华怀揣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梦想回国。手里的成果举世瞩目,但要落地举步维艰。
“关键是没钱、没资源。”张国华无奈的叹息代表了很多有创业梦想的科研人员的无奈。要想完善研究最后转化成果,需要先进的实验室、检测中心、中试车间等各种仪器和配套设施,需要巨额资金。
怀揣梦想四处考察的张国华博士接到了高新区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抛来的橄榄枝。这里给他提供了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益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平台、医药加速器等设施;学术交流中心和专家公寓;还有金融、税务、工商、法律服务等多种优惠政策。
2011年,张国华的麦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物园成立,致力于新型益生菌剂、微生物农药、生物工程酶和水产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创业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优惠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的科技人才,目前潍坊生物医药科技园已有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8名山东省泰山学者和20名潍坊市双创人才。拥有在孵企业91家,毕业企业32家,这里成了国家综合性新药创制平台—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的创新药物成果转化基地。
近日,山东贝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刘海燕博士和张国华在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实现了“跨学科的握手”。两位“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权威决定发挥各自专业上的优势,联手进军水产疫苗领域。
中国的鱼、虾、蟹等水产养殖量占到世界一半以上,但水产疫苗特别是口服疫苗产业还基本是空白。两家公司合作的“对虾白斑病口服疫苗”研制成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相对于鱼、蟹,因为虾的存在更原始,其疫苗研制难度也最大,此次成功,预示着两位博士后期计划里的鱼、蟹疫苗研制会更加轻松,一个巨大的市场缓缓敞开大门。
“是生物园把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吸引到一起,大家才能近距离地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创新。” 张国华说。
生物园还组织相关企业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用信息、项目、设备、人才等资源共享,推动科技企业集约化发展,成果丰硕。联盟成立以来,园区承担了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8项,拥有专利468项,授权发明专利227项,拥有各类药品批号421个。
要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和人才是基础,但主导力量还要靠一流企业。因此,潍坊生物园在成果转化加速区和产业区建设上加足了马力。
成果转化加速区集中建设了满足5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产业扩张的标准厂房、GMP标准中试车间和生活配套设施。产业区则开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品、海洋药物、医疗器械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
有了合适的环境,一批先进科研成果转化成功,一批高端项目选择入驻,先后引进培育沃华医药、天普阳光生物、华辰生物、贝诺医药、中科生物等17家规模企业;在建中海制药、祥维斯医药、航维医疗、杰美医疗等9个项目;拟建布恩生物、中狮生命科技园、金瑞生物等7个项目。
其中,由美国耶鲁大学有机化学博士郑中立的“皮肤创伤修复功能因子”的技术国际领先,对修复皮肤创伤、去除疤痕等效果良好,甚至可以替代部分植皮手术治疗,可广泛应用在伤口救护、整容、护肤品、创可贴等领域。目前,他正在与先期入驻的必高制药合作组建新公司,全力推动成果转化。“做好了,凭借这项技术能打造 一条百亿级产业链。”
“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潍坊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马文泉指出未来园区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