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冯小海教授:聚谷氨酸开启“肥料+”时代

   日期:2016-07-21     来源:中国网现代农业    浏览:2000    评论:0    
核心提示:南京工业大学实行自由的运营模式,允许在职教师在课余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最终南京大学和南京凯旋公司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内第一条聚谷氨酸生产线。在公司与学校之间基于最基本的原则问题来更好的经营,将学校里的技术转化为成果,形成产业化。 目前,南京轩凯公司不仅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聚谷氨酸生产线,还形成了聚氨基酸系列产品,农业级聚谷氨酸、化妆品级聚谷氨酸、食品级聚赖氨酸均已进行全面销售。
  
 编者按:冯小海,男,1982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3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进入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与代谢工程。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内的6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作为副组长参与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项目。曾获201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4)。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已获授权10项。

冯小海:聚谷氨酸开启“肥料+”时代

我国肥料应用过程中存在肥料品质低、用量过大、施用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我国肥料利用率较低。大量肥料养分流失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是解决部分矛盾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采访了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的教授冯小海。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若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替代目前使用肥料的20%,可年节约肥料200万吨,相当于少建4个大型化肥厂,农民年增收500亿元。而且聚谷氨酸在精细化工、医药、水处理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聚赖氨酸作为绿色营养型食品防腐剂,则将改变我国以化学防腐剂为主要保鲜材料的历史。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进展

冯博士告诉我们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下,有很多新型的肥料,比如光合细菌、多肽、聚谷氨酸等等,但是在应用与生产商差别比较大。光合细菌的生产是比较简单的,直接就爱那个菌种接种进去就可以了,农户通过灌溉,在自然的情况下发酵。

市场需求新型增效产品。我国长效肥的技术相对比较稳定,长效肥料技术比较成熟,可实现大田作物的免追肥生产,但长效肥在较短时间内的增效性能不突出,尤其在作物生长初期,这也限制了该类肥料在一些生育期较短、需肥量大的经济类作物上的应用,这是我国在目前肥料市场上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满足作物中前期对养分快速、高效吸收需要的肥料增效技术。

聚谷氨酸是多肽的升级产品,材料来源分为生物合成与化学合成两种,生物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氨基酸官能团有一定的变化、对根皮的互溶性较好,化学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氨基酸结构一致、官能团较为统一。聚谷氨酸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属于肥料的高端产品,好贵不贵,所有的肥料都用的起,而且聚谷氨酸的物流和储存都不限制,目前的市场是国内国外都在使用。

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冯教授告诉记者,聚谷氨酸技术在肥料领域应用广泛,在保水型肥料中,可以利用其保水性能提高抗旱能力;在灌溉肥料中,能够提高磷的溶性,促进下移;在中微量元素肥料中,能够络合中微量元素,促进吸收;同时也是双功能肥料添加剂,既具备长效功能,又具备速效功能,换言之,这种肥料前期养分供应不低、后期还具备一定的后劲。只有将技术产业化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南京工业大学实行自由的运营模式,允许在职教师在课余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最终南京大学和南京凯旋公司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内第一条聚谷氨酸生产线。在公司与学校之间基于最基本的原则问题来更好的经营,将学校里的技术转化为成果,形成产业化。

目前,南京轩凯公司不仅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聚谷氨酸生产线,还形成了聚氨基酸系列产品,农业级聚谷氨酸、化妆品级聚谷氨酸、食品级聚赖氨酸均已进行全面销售。作为新一代肥料增效剂,聚谷氨酸绿色、安全、可食用,为肥料企业和农民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目前已累计有170 多万吨增效肥料使用该产品,肥料推广面积达3500 万亩以上。该增效肥料可使粮食、经济作物平均增产15%-25%,其中根茎类作物可达30%以上,肥料平均利用率提高7%-12%,为农民增收30 多亿元。

聚谷氨酸多方面效益

聚谷氨酸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水效果好,所以聚谷氨酸在其他领域已形成规模化应用。化妆品级聚谷氨酸作为最新的功能性保湿因子,因其具有3 倍于透明质酸(玻尿酸)的保湿效果,成为最新一代的化妆品保湿剂; 聚赖氨酸作为绿色营养型食品防腐剂,将改变我国以化学防腐剂为主要保鲜材料的历史,在食品保鲜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随着聚氨基酸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其应用也将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将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冯教授还在研发新一代的产品,比如螯合型的聚谷氨酸以及聚谷氨酸的第四代产品,但是由于技术保密性,冯教授不方便透漏。(中国网记者卢莎 王丽娜)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