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全是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他57年的人生中,用27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发展成总资产超百亿元的大型制药集团。
“我承包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而是为员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982年,农家出身的赵志全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郯南制药厂。1987年10月,在承包制风靡全国的背景下,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地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年仅30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
“当时赵总斩钉截铁地说:‘我承包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而是要把企业搞活做强,为员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鲁南制药集团副总经理张则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刚一上任,赵志全就针对企业弊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人事、分配、经营体制改革。1994年前后,现代企业制度刚刚提出,他又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同年11月进一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按劳分配,摒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陋习。很快一年时间过去了,企业超额完成竞标任务。
27年的时间,赵志全从一头青丝变成了银发。随之而来的是,鲁南制药集团也已发展成为集中药、西药、生物制药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国家大型综合制药集团、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位列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总资产100亿元,净资产60亿元,连续七年荣登山东省纳税100强榜,2014年上缴税金8.2亿元。
“没有赵总,就没有今天的鲁南制药,也没有鲁南人幸福的今天。”赵志全的老同事、老邻居,今年已60多岁的徐传英抹着眼泪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2001年以来,鲁南制药平均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达18%。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资金投在科研上?赵志全的回答很简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科技、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广纳贤才,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不竭的活力。
2004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的刘忠被请到了鲁南制药。在办公室,赵志全拉着刘忠坐下:“你要什么样的科研队伍我给你配,你需要多少科研资金我给你出!”本来还担心这里生活条件艰苦的刘忠,不仅自己留下了,还把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后毕业、到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工作的妻子赵丽丽也动员到了鲁南制药。赵丽丽进公司的当年,赵志全就拿出上亿元为她成立了生物催化试验室。如今刘忠已经成为集团生物药物研究所所长,而赵丽丽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2014年,两人分别获得了“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鲁南制药集团拥有博士20余人、硕士600多人。科研创新也硕果累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20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00余项、获得授权的专利452项,授权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二位。
“做放心药、良心药,振兴民族医药,是我的梦想”
做放心药、良心药,振兴民族医药,是赵志全的梦想。
在鲁南制药采访时,记者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赔本的买卖照做不误。拿银黄口服液来说,生产原料主要是金银花和黄芩,前几年,金银花的价格疯涨十几倍,可银黄口服液的价格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人对赵志全说,把金银花改成山银花吧,价格便宜。可他却眼一瞪:“即使赔钱,也要选用地道药材,在质量上不能有半点含糊。”
费县境内有一条河叫温凉河,它由南向北流经新时代厂区。建厂初期,赵志全就提出了一个响亮口号:宁愿鲁南亏,不让温河浑。费县县委副书记陈海玲说,那时候,国家的环保政策相对宽松,如果上马红霉素生产线,每年可获得上亿元的利润,但也会产生一定污染。在企业利润和保护费县青山、绿水之间,赵志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许多人不理解,赵志全却说:“为了企业利润牺牲环境,这样的事情,我们鲁南人坚决不做!”
短评
永远矗立的精神丰碑
赵志全是地道的沂蒙汉子,他出身于农村贫困家庭,白手起家,通过不懈奋斗成了全国一流制药企业的带头人。
在他身上,有着一名企业家的胆识和魄力,更有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赵志全是企业改革先行者,他克服改革难题,探索发展新路,致力于打造百年企业。可以说,鲁南制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企业家创业、改革和创新的历史。做放心药、良心药,振兴民族医药,是他的梦想,“只要患者需要,就是赔本也要生产。”作为沂蒙山区最大的企业家,他竟然没有为自己置办一套房产。弥留之际,他留下嘱托,提议非亲非故的张贵民,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他所提的150多项提案中,件件关乎民生……这无不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赵志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企业、为社会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犹如一座坚实的丰碑,必将永远矗立在这片大地上。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