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发酵罐里生产农作物或将解决人类温饱问题

   日期:2017-06-0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黄辛    浏览:1226    评论:0    
核心提示:杨焕明说,所谓“发酵农业”,即利用合成基因组学技术,在发酵罐里合成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以及各种蔬菜,使农业不再靠天吃饭,给酵母喂糠就行。
  
 本报讯(记者黄辛)6月3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的“绿螺讲堂·新问题沙龙”上,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表示,“发酵农业”未来或将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

杨焕明说,所谓“发酵农业”,即利用合成基因组学技术,在发酵罐里合成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以及各种蔬菜,使农业不再靠天吃饭,给酵母喂糠就行。

今年3月,《科学》杂志以封面、专刊的形式发表了关于“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论文。中国、美国、英国等国的多家研究机构参与这项计划,其中中国团队完成了总工作量的2/3。“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旨在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酿酒酵母的全部16条染色体,意味着酵母的生命源代码完全可以由人编写。

杨焕明将这种酿酒酵母染色体称为“生命3.0”,是继自然的生命体(生命1.0)和以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的生命体(生命2.0)之后,以基因组学的理念、策略和技术,人工设计并合成的第三代生命体。“如果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对‘生命天书’的解码过程,那么合成基因组学就是一个编码过程。它是基因组学发展至今的最高阶段,将给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如今,中、美两国科学家设计并合成了更高级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染色体。接下来,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科研机构设立了一个更高目标——人工设计并合成多细胞真核生物染色体。

这条勇攀高峰的科研探索之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杨焕明向听众列举了一系列应用前景:食品和药品、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智能模拟细胞、生物计算机……他着重介绍了食品生产领域的应用:“未来人类如何养活自己?可以靠发酵农业”,即在工厂的发酵罐里,把世界上近200种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生产出来。

杨焕明表示,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所有的“生物产品”都有特定的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如果掌握了其科学规律,再利用微生物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各种代谢途径,就能够实现农作物的工业化生产。

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生物产品实现了工业化合成生产。例如,科技人员根据青蒿草的基因组序列,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了青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再将酵母作为工程细胞,工业化生产出青蒿素前体物质——青蒿酸。

针对合成基因组学是否会“打开潘多拉魔盒”这个提问,杨焕明表示,只要别太激进,这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就不会对生命伦理规范提出挑战。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