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通辽大玉米:从食品到药品的智慧转型

   日期:2017-06-09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浏览:1059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几年,开鲁县围绕“玉米”开展招商引资,先后有黄河龙、华曙、开封制药等大型企业入驻,玉米加工企业从初加工逐渐发展向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渐趋成熟。
  
  黄澄澄的玉米粒在开鲁县玉王公司,经过不同的工序、工艺,便转化成为玉米淀粉、蛋白粉、蛋白饲料、玉米油、玉米胚芽粕等;在梅花生物有限公司,玉米通过浸泡加工,变成淀粉、谷氨酸、味精等;
 
    落户开鲁县总投资30亿元的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强力霉素和庆大霉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当中。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而这一项目的主要原料,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玉米……
 
    从田间走进车间,从食品变成淀粉、变成酒精、变成味精、变成药品……时光流逝,感受变迁,这个曾经只能做食品的“大玉米”,现如今,已经“化茧成蝶”,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转化增值,伴随着玉米产业链的拉长,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深加工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新亮点。
 
    从“农”到“工” 大玉米身价倍增
    作为全国的产粮大市,一直以来,玉米都是我市的当家作物,号称“铁杆庄稼”,每年的播种面积都在1500万亩以上,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30亿斤以上。 2003年,“通辽黄玉米”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审核,“黄玉米”成为我市第一张农产品“名片”。如何将这资源优势“吃干榨净”,让大玉米变成“金豆子”,一直以来都是我市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最初,我市玉米深加工企业仅限于酒业,也只是初加工,并没有成熟的产业规划。”市经信委原副主任白金海告诉记者。
 
     大玉米真正从田间走进车间,扮起主角,唱起大戏,要从2003年开始。当年9月15日,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味精项目在科尔沁区木里图工业园区正式奠基,成为我市玉米加工产业链条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开启了我市玉米生物产业新纪元,让通辽人逐步感受到了玉米在工业化深加工过程中巨大的增值效应。
        
   “通过循环深加工,1吨收购价在1300元左右的玉米,可以转化出味精、有机肥、玉米纤维等各种产品近1.2吨,产品价值达到4000多元。”梅花生物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消化玉米30万吨到消化玉米150万吨,从东厂区到西厂区,从梅花一期到梅花三期,梅花味精的出口量随着企业的发展“水涨船高”,占据了国内市场的重要份额。“梅花”,已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开鲁县是我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重要的集聚区,说起这些年来玉米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开鲁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白英文如数家珍:“远的不说, 2011年,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也只有酒精、白酒、淀粉等不足10种。”他介绍,近几年,开鲁县围绕“玉米”开展招商引资,先后有黄河龙、华曙、开封制药等大型企业入驻,玉米加工企业从初加工逐渐发展向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渐趋成熟。
 
    “正是玉王等企业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淀粉,引来了内蒙古华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开鲁。” 白英文说,华曙生物公司主要以生产土霉素系列产品为主,开鲁县优越的招商软环境使企业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建成并试生产。为了给自己企业的产品就近找到“婆家”,华曙生物公司老总还为开鲁县介绍引进了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因为开封制药主要是运用华曙生物生产的土霉素系列产品生产强力霉素系列产品、庆大霉素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以及附属片剂、针剂等高端系列产品。这一“联姻”,不仅使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更进一步延伸了开鲁县的玉米产业链条,让小小玉米粒身价倍增!
 
     在发展过程中,我市凭借跳出农业抓农业,依托农业办企业的思维,不断丰富着它的内涵。借助丰富的玉米资源,引进大项目,不断加快玉米生物产业链条的培育、发展和延伸,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迅速提升。玉米加工产业正在由单一化开发利用转向综合化开发利用,由开放型短产业链向封闭型长产业链转变。
 
    为做足资源转化和延伸加工的大文章,我市不断开发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大力引进氨基酸、制药等精深加工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增加资源型产业效益。同时,积极推行高端化、精细化、清洁化生产,促进产业延伸升级、低碳化成长,着力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循环发展新模式,玉米生物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目前,我市实现了玉米生物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提质增效为多年来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依托玉米资源优势,2003年引进了梅花集团后,2005年引进山东玉王集团,进一步扩大玉米原粮转化规模;近年来引进建设了华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河龙生物工程公司、开药集团等重大项目,年综合转化玉米能力达到505万吨。形成130万吨淀粉、40万吨味精、20万吨氨基酸、10万吨葡萄糖酸钠、3万吨黄原胶、1万吨土霉素碱、5万吨硬葡萄糖淀粉脂、14万吨玉米胚芽油、120万吨复合肥等玉米生物产品的生产能力,玉米淀粉转化率达到60%。梅花生物公司的普鲁兰多糖、植物胶囊、海藻多糖突破了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内蒙古黄河龙生物工程技术公司3万吨黄原胶生产线位居亚洲之首,玉米生物产业市场话语权得到逐步提升。
 
    从“制”到“智” 大玉米后劲十足
    我市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大玉米从食品到药品,实现智慧转型,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功不可没。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开鲁县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困境,该公司通过对浸渍、脱胚、麸质分离、淀粉精制等工序设备与工艺的改造,使淀粉生产能力由35万吨扩产到50万吨;改造淀粉旋流洗涤器等设备,使耗能比上年同期吨成本用电降低2度左右,吨产品用汽降低0.03吨;安装5台板式换热器等设备,用真空转鼓浆液给淀粉旋流器冲洗水加温,以提高淀粉乳温度,节省烘干淀粉的蒸汽用量,使耗电量每吨降低0.073度。
 
   “只有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玉米的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公司总经理杨猛介绍说,企业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级标准重点实验室,正是瞄准玉米深加工领域的核心和前沿技术,加强研究开发和示范工程。
 
     在困境中前行,依靠创新驱动走出困境,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只是我市玉米深加工企业科技创新的一角。
 
     提起“梅花”,通辽人都知道这是入驻本地十余年之久,通辽市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但是,人们对其的印象仍停留在“梅花味精”时代上。实际上,如今,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梅花产品辐射全国,远销亚、非、欧,是全球最大的氨基酸制造企业之一。能生产味精、谷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普鲁兰多糖、海藻糖等十几种主导产品,涵盖调味、生化、饲料、医药等多个应用领域,具备年产味精40万吨、各种氨基酸产品18万吨、副产品30万吨、生物复合肥40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研、产、销一条龙的庞大产业集群。
 
     “这些年,在技术创新领域,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2012年8月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普鲁兰多糖正式投产,2015年6月正式推出海藻糖成品,普鲁兰多糖、植物胶囊和海藻糖的相继问世开拓了新的产品领域,打破了日本和欧美的垄断。” 企业负责人介绍。为大玉米当插上技术创新的的“翅膀”,这是我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秘籍”。
 
    几十年来,我市以创新驱动为跳板,将玉米的成果从抽屉里面拿出来,做课题,同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品种,玉米产业正在由单一化开发利用转向综合化开发利用、由开放型短产业链向封闭型长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闯出了加大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经济循环发展的新路子,引领着我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也正是这条发展的新路子,才使得引领者梅花生物科技、玉王生物科技等公司下定决心从“试水”转向深层次的“潜水”,用创新驱动的思维,壮大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在玉米精深加工上做足了文章,让我市离国家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目标越来越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