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潜心微生物研究 记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副主任张继

   日期:2017-07-24     来源:潜心微生物研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记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    浏览:963    评论:0    
核心提示: 张继从事微生物药物创制研究工作,就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利用、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发现和作用靶标的鉴定展开研究。从湖北来到黑龙江已经17年,张继很少回家乡,逢春节回去也是来去匆匆。他说,舍不得时间,放不下实验,更怕让琐事冲淡了灵感。
  
 

  张继在做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分析。蒋国红 摄

  黑龙江日报7月24日讯 正值暑假,平日熙熙攘攘的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入门主路,在晨曦微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

  张继喜欢在这个时候开始自己一天最重要的工作。用他的话说,这时的头脑最清晰也最纯净,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如同艺术家“采风”一般,张继对科技创新灵感的追求如痴如醉。灵感来了,不吃不喝是常事,经常连去洗手间的时间也舍不得。

  张继从事微生物药物创制研究工作,就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利用、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发现和作用靶标的鉴定展开研究。从湖北来到黑龙江已经17年,张继很少回家乡,逢春节回去也是来去匆匆。他说,舍不得时间,放不下实验,更怕让琐事冲淡了灵感。

  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一项项成绩让张继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他表示:“在探寻科学的路上,我感受着研究的快乐和幸福,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创新的灵感更让我的青春绽放无限光彩。”

  由几株豆苗引发的科学猜想

  走过一垄垄试验田,张继比较着每一个品种、每一株作物的长势和特征,看似平常的大豆田里,张继蹲下身去,从根部到茎部仔细观察着。

  多年前的一天,实验室负责人向文胜与团队成员们共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在相同的外在条件情况下,如果能找到相邻几株长势情况不同的植物,那它们的周围就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微生物,而微生物差异的特性,很可能是导致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想法一经提出,得到了全体研究人员的认可,大家立刻投入到寻找特定植物的工作中。“在一小片感染大豆疫病的田间,大部分大豆植株已感染很严重,但有几株健康的大豆植株,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找到了实际样本。”张继兴奋地说着。

  经过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实验与证实,2012年,张继所在的研究团队从一株链霉菌中发现了含有自然界稀有的氰基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勃利霉素,这种对大豆疫霉有独特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有助于大豆更好的生长。勃利霉素的抗真菌活性比商品化药剂甲霜灵高62.5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苏氨酰tRNA合成酶为作用靶标的抗真菌化合物,为新型抗植物病原真菌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先导结构,极具开发前景。

  在“苦行僧”和“掘金者”的身份间转换

  “苦乐相伴”是张继对自己工作生活的评价。

  他说:“搞科研,像个苦行僧,苦苦印证了数个日夜的想法,可能方向有误,也可能别人已经早有突破。”办公室、实验室、家三点一线,二十分钟生活工作圈是张继日常的活动轨迹,朋友聚会、旅游放松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张继说,虽然生活单调了些,但在最好的时光里,我们必须不负青春。如果回想有浪费的时间,总觉得很是懊悔。

  但相比较“苦”的磨练,张继还是觉得自己感受到的“乐”更多。当灵感得到证实,实验有了进展,发现新的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和独特的作用机制,都能让张继感受到挖掘到金矿般的刺激和满足。“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毒副作用小、容易降解,用天然的方法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这种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科学实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所有的汗水都没有白流。”

  眼睛总是盯着土壤、作物、昆虫

  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开发的领域比较充分,为探索开发新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张继所在的团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

  多年以前,团队在哈尔滨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米尔贝霉素产生菌株冰城链霉菌,并以“冰城”为其命名。“米尔贝霉素原本被日本垄断生产,是目前理想的驱虫、杀虫药物,其系列产品已商品化用于农业害虫和动物寄生虫防治。这一突破与发现,振奋了我们赶超世界高新科技的信心。”张继激动地说。

  在充分了解掌握全球有关微生物科技文献的同时,张继在实验室负责人向文胜的指导下,潜心修炼着微生物科研工作者的一双“火眼金睛”,从不同“微生物”区别中,预知、推测最终导致的显著变化,古人“见微知著”的智慧,在张继熟悉的微生物领域中,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

  受到国外科研项目“切叶蚁”能自我培植蘑菇的启发,张继和同事们借助对本土蚂蚁的研究,发现了蚂蚁体内的微生物所产生的天然产物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能让植物长得茂盛,果实饱满。“我们称其为‘五谷丰素’,如果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应该会对黑土地部分作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益处。”

  “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是张继对自己科研工作态度的要求。田间地头,张继的眼睛总是盯着土壤、作物、昆虫。“‘火眼金睛’是靠修炼来的,只有见得多了,见得广了,你才能发现别人不能看到的‘异象’,这种‘异象’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研究的开端,也让我的努力充满了不竭的动力。”张继这样说。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