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通讯员 徐文英 记者 严粒粒)近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专家组一行11人对浙江工业大学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现场验收。经认真讨论,专家组认为该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4年建设期,已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目标任务,实现了预期组建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认为,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化学原料药研发、制药装备、环境保护、药学独立检测实验室等四大平台,建成化学原料药合成、生物催化、制药装备等25个产学研合作中试基地,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体系,具有较强的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转移能力。中心突破了19项原料药合成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成功应用于60个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合成,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高水平产业化成果,其中11个原料药产品销售额位居全球前列,为提升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整体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1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3项,申请发明专利181项,授权发明专利6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中心主办、承办各类大型学术会议10余次,培训各类医药人才4846人次,实现了对外开放服务。中心组建了4个省部级重点创新团队,吸引了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26名,培养了博士研究生52 名、硕士研究生 386 名,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集聚的良性运行机制。
据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建孟介绍,浙江工业大学今后将继续大力支持中心的建设发展,在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实践,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形成关键机制体制的重大突破,努力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贡献。学校和中心也一定吸纳专家组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力求把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专家组最后表示,希望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的起点上,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依托,在沈寅初院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奋力拼搏,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我国战略需求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据悉,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浙江工业大学组建,依托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自2013年10月获科技部批复立项建设以来,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以“创新合成技术,做精做强原料药”为己任,针对生产工艺、工程技术和质量控制等产业技术瓶颈问题,积极开展协同创新。
建设期间,中心先后研发成功绿色化学制药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生物催化合成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生产装备与优化控制技术、高效生化净化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原料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技术成果以国家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相继与华东医药、华海药业、海翔药业、永太科技、海正药业、仙琚制药、花园生物等100余家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心还先后在合作企业建立了阿卡波糖、阿托伐他汀钙、维生素D3等11个单品种销售额位居全球前三的原料药生产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心研制的复合加热真空干燥器,广泛应用于全国70余家医药化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心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领衔的优秀科技创新队伍,该队伍主要由浙江工业大学苏为科教授绿色制药工艺创新团队、郑裕国教授生物催化与微生物发酵创新团队、高增梁教授过程装备与安全科技创新团队等3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陈建孟教授生物净化与转化教育部创新团队组成。
建设期,中心与浙江德清县政府共建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亿元的浙江省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园,实现研发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与美国IPS公司共建了符合FDA要求的第三方药学独立检测实验室,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化学原料药研发服务体系。先后获得研发经费14064万元,其中通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项目108项,获科研经费资助4200万元;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4项,获科研经费资助8211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8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世界的原料药在中国。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继续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开放型综合性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建设目标,秉持“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精神,积极打造现代制药模式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