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

   日期:2016-08-03     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浏览:1626    评论:0    
核心提示:2015年我国生物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2426万吨,与2014年基本持平,扭转了下滑态势。其中,酶制剂、酵母、功能发酵制品保持小幅增长,其他行业持平或负增长。
  
  生物发酵主要包括新型发酵、传统发酵、抗生素、生物发酵等,其中新型发酵行业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酵母、淀粉糖、多元醇、功能发酵制品、酵素、其他如生物基材料等分行业。

多年来,我国生物发酵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并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如山梨醇、葡萄糖酸钠、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酵母和酶制剂等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物基材料、化学中间体等的生物制造业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有了良好的开端。

1、 生物发酵产业总体经济状况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2015年我国生物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2426万吨,与2014年基本持平,扭转了下滑态势。其中,酶制剂、酵母、功能发酵制品保持小幅增长,其他行业持平或负增长。

                   2015年生物发酵产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氨基酸

370

-0.5

有机酸

212

-0.9

淀粉糖

1200

0.1

多元醇

157

-2.5

酶制剂

120

4.3

酵母

31.8

3.2

功能发酵制品

335

1.5

合计

2426

0.2

 

回顾“十二五”期间,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10年末到2013年,产业处于上升期,但增速逐步放缓,2013年后产量基本处于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生物发酵产品产量从“十一五”末期2010年的1800万吨增教导2015年的2426万吨,年产值从2000亿元增至近2900亿元。目前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发酵大国。

            2010-2015年生物发酵产业产品产量及年增长率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产量(万吨)

1800

2230

2364

2423

2420

2426

年增长率

--

23.9%

6.0%

2.5%

-0.1%

0.2%

 

   主要产品出口增加

   2015年出口小幅增长,主要产品出口344万吨,同比增长3.3%.受出口退税政策的刺激,未经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柠檬酸受出口价格继续降低的影响也保持持续增长.酵母、酶制剂的增幅有了较大下滑,乳酸继去年-2.25de 负增长又出现了更大的下降,为-13.7%

               2015年生物发酵产业主要产品出口量

产品

出口量(万吨0

同比增长(%

味精

43

10.2

赖氨酸

26

1.5

柠檬酸

95.8

2.7

葡萄糖酸钠

14.3

8.8

乳酸

3.7

-13.7

淀粉糖

118

2.3

多元醇

22

27

酵母

12.3

3.9

酶制剂

9.0

3.9

合计

344

3.3

 

  过去五年间,生物发酵产品出口逐年增长。主要产品出口从2010年末的264万吨增缴到2015年的344万吨。柠檬酸、未经、淀粉糖一直是生物发酵产业主要出口产品,柠檬酸出口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味精占18%,淀粉糖占10%。出口产品中谷氨酸及盐类、赖氨酸及盐类、葡萄糖酸及其盐类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柠檬酸及其盐脂、淀粉糖、酵母出口量增长幅度较为稳定。

        2010-2015年生物发酵产业产品出口量及年增长率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出口量(万吨)

264

286

299

328

333

344

年增长率

--

8.3%

4.5%

9.7%

1.5%

3.3%

 

2、“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生物发酵产业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兼并、重组越发活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中度。目前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已有4家,味精、柠檬酸、赖氨酸、酵母、山梨醇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产能规模前6家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80%以上,其中柠檬酸行业更为集中,其6家产能占比97%以上。

酶制剂行业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家,产品品种增多,产品大类超过20种。同时国内市场份额由原来的不足10%提升到现在的近30%,并有部分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国外产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生物发酵产业特色区域稳步发展,以山东禹城功能糖特色产业基地、山东昌乐柠檬酸特色产业基地为代表的生物发酵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产品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从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出发,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生物发酵产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改变了原先产品单一的格局,为食品、医药、化工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品质优良的原料,已逐步形成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结晶葡萄糖、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大宗产品为主体、小产品氨基酸、功能糖醇、低聚糖、微生物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为补充的多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较好的实现了技术创新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生产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得到明显改进,产品质量和产率达到较高水平。柠檬酸,味精,山梨醇,酵母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柠檬酸行业2015年的平均产酸达到15.86%,较2011年的行业平均产酸率14.19%提高了1.67个百分点;2015年行业平均总收率为89.86%,较2011年行业平均总收率88.17%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在味精行业,目前,谷氨酸发酵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高性能的温敏菌种发酵技术,使谷氨酸产酸率和转化率明显提高,产率从10g/dl可以提高到20g/dl以上,糖酸转化率也提高到70%以上,明显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粮耗,能耗和水耗,减少了COD的产生,很好的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另外传统的等电离交提取味精工艺呗列入淘汰落后之后,企业基本采用了新型浓缩连续等电提取技术代替老的电离交工艺,降低了各项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废水产生和排放,效果也很明显。

  在研发基地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底生物发酵领域已有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此外,建立了15家行业技术研发,检测中心。

    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目前,生物发酵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ISO14000,ISO22000认证(含HACCP),GMP认证,产品品质从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鹅也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符合食品安全生要求。生产企业高度重视制标工作,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完成3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报批。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素质,掌握先进前沿性技术和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提升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全行业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加强源头和过程控制,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了能耗和水耗,减少了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以柠檬酸为例,行业平均成品粮耗从2011年的1.86吨/吨降低到2015年的1.767吨/吨;平均气耗从2011年的4.29吨/吨减少到2015年的3.01吨/吨,下降幅度明显;平均耗电从2011年的930.0度/吨下降到2015年的735.0度/吨;平均水耗从2011年的22.46吨/吨下降到2015年的17.02吨/吨。味精的吨产品综合能耗也从1.4吨标煤/吨下降到1.1吨标煤/吨,而目前水耗大部分可以达到20吨/吨以下。
 此外,生物发酵产业生产企业在COD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二五”期间,行业协会分别组织了对味精、柠檬酸、酵母、木糖(木糖醇)等行业生产企业的环保核查工作,促进了固废、危废、废水、废气、噪声等的达标排放,同时引进了一批新的环保技术、设备,推动了生物发酵产业的绿色制造。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方案,配合工信部完成了对味精、柠檬酸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3、产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发酵大国”,进入世界发酵先进国家行列,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发酵生产体系。近几年在国内外大经济环境持续影响下,多年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十二五”时期产业出现发展转折点,增速降幅明显,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新常态阶段。

    “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受国内外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市场需求和产能矛盾突出,产业大而不强

    大宗生物发酵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偏高,产能结构向过剩,高附加值产品数量较少,产品应用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产品应用推广力度不够,未形成完整的生物发酵产业链条,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原辅材料价格的逐年上涨,加之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以大宗发酵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效益滑坡,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针对产业发展的问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是生物发酵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能结构性过剩未得到有效缓解。

    核心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升

    影响我国生物发酵产业整体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些共性技术、工艺和装备上的制约,虽然我国发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少数大宗发酵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近年来研究开发投入比例明显增加,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显不足,导致我们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力度相对较弱,新兴产品比例相对较低,即使是我们的龙头企业也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比肩,企业缺乏对新兴产品创新的动力,新产品产业化能力也相对薄弱,新产品市场和品牌培育不足。

    产品审批、标准滞后制约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物发酵产品的研发力度有了很大提升,在大宗产品产能结构过剩、以上市产品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很多有发展能力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新品的开发,寻求新的增长点。但新开发产品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标准滞后的制约,影响新产品投放市场,有些产品现有标准在使用中对产品限制过高,没有与国际接轨。有些产品适用范围与国际标准比也限定过窄,这些都影响产品的市场销售,限制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酵素行业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生产规范缺失,使得现阶段酵素行业内存在问题愈发明显,市场产品鱼龙混杂,产品功能夸大宣传,产品品牌效应较弱,酵素市场较混乱。

    原材料、环保等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加大企业发展压力

    生物发酵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玉米受国家政策影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资源能源消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投入持续增加。这些生产要素的双重作用,使得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尤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环保政策的升级,将加速行业洗牌进程,对淘汰落后产能、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