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试验室
这五年里,一支疫苗已经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走出去,成功拿到新药注册批准并实现产业化,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埃博拉病毒防控尖兵。研发和生产这支疫苗的康希诺也一时间名声大噪,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团队的实力。
据人民网报道,5月9日,刚果(金)出现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导致至少17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加紧行动应对疫情。这几天,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宇学峰都在忙着和世界卫生组织对接,随时跟进事态进展。
2009年,归国创业的宇学峰看准了疫苗的市场空间,并选择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作为首批项目的孵化平台,专门从事高端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过去的历史上看,埃博拉疫苗市场空间有限。”当时,埃博拉疫苗的研制工作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然而在2014至2015年间,埃博拉疫情再次爆发并且被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这也改变了宇学峰原本的创业计划。
他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以往发病都是在非洲的村落,面积比较小。那一次却明显感觉到与以往的不同,都是在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卫生条件比较差,疫情感染传播很快,后果非常可怕。”身为科研人员,一种使命感让整个团队重新调整了疫苗的研发顺序。
其实埃博拉病毒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各国科研人员也都在分头进行攻关工作。在中国,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创立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2006年就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疫情爆发后,康希诺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正式就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进行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专长,研发过程加速度提升。
“我们曾经做过肺结核疫苗,技术路线和埃博拉疫苗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有技术储备也有技术平台,立即就把埃博拉疫苗推了上去。”宇学峰说。
很快,他们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三个进入人体临床的埃博拉疫苗。2015年10月,为了尽快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公司20人的团队立刻赶往非洲塞拉利昂,这里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
“非洲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对我们都是考验,一天停电两三次是常事。”康希诺公司法规事务部经理张旭是公司团队中唯一的女孩,当地艰苦的条件对她来说更是要克服重重困难。在当地,不仅有埃博拉的挑战,还有疟疾等疾病的威胁。在非洲高温的环境中,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身着长袖长裤的防护服。
面对这一切,张旭却并不觉得苦。她说,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40多天的工作时间里,张旭亲眼看到了真实的灾区。疫病来势汹汹,家庭成员之间传染情况更为严重,很多孩子因此成为孤儿。在福利院里,她看到流离失所、失去亲人的孩子,一时间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如果我们的疫苗可以马上应用的话,这样的痛苦就不会再发生,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随着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这几年我国对疫苗领域的审批流程也正在与国际接轨,送检合格后,康希诺以最快速度向监管机构申请临床。2015年年初拿到临床批件,2017年4月正式申报生产注册,10月19日拿到药品批准文号。现如今康希诺的埃博拉疫苗团队正在忙着进行后续的产业化项目。
“踏踏实实做事情,”宇学峰一直怀着一个科研人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自主创新’的要求一直激励着我们。落户天津之后,开发区在政策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2017年康希诺完成了新一轮4.5亿元融资,总规模达到10亿元,成为了国内疫苗新贵企业。康希诺生物已建立了由十余个新型疫苗组成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对肺炎、结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百白破、宫颈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预防,已经有4个新型疫苗产品分别在北美、非洲和中国进入临床I-III期研究,3个产品等待临床批准。
在这些产品中,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及重组结核病疫苗为全球创新疫苗。“目前,重组结核病疫苗正在加拿大做临床I期研究,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已经在CFDA开过专家讨论会,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补充资料,希望能够尽快批复临床试验。”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推进,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生物医药是一个周期极为漫长的行业,需要创业者的毅力和耐心。五年时间,也许互联网行业已几经沉浮,但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也许还完不成一个产品的试验。
康希诺的稳步发展也为整个药研院的科研人员带来了信心。依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新药研发综合性技术大平台,众多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开展了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70余项新药开发工作,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津云新闻记者李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