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磊中国科学院博士
□本报记者赵同增本报通讯员屈会超许庆宇
把筛选的具有特定能力的细菌,按照一定比例放进盛有反应原料的反应器里,细菌体内的酶就会自动产生生物催化反应,几个小时后,就能得到想要的核苷类产物……5月31日,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功能微生物绿色转化技术工程实验室里,河师大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学博士王海磊,正带领生命科学学院“应用微生物团队”紧张实验。
“核苷,是生命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没有核苷就没有生命。我们目前开展的课题,是要从细菌等微生物里找到需要的酶,打造最适合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医学上急需的核苷类产品。”王海磊说,核苷类产物制成药物将使病毒不能顺利繁殖。
“王博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我们这儿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乡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西宁说,王海磊带领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把微生物发酵、生物转化、合成生物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帮助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核苷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胞嘧啶、胞苷等“拳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占到了近70%的市场份额。
据介绍,2009年,河师大“应用微生物团队”就由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微生物遗传学博士刘国生带队,主动与企业对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2010年,王海磊加入团队,并在2015年顺利“接棒”成为新的带头人。
在王海磊、刘国生的带领下,团队发展到拥有8名博士、近20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取得科技成果40余项,获得专利16项,在油田微生物、饲料畜牧、农业微生物等多个领域,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超过10亿元。
“跟你说个‘秘密’,我们又有一项新成果马上就要问世了!”王海磊颇为振奋地说,“保守估计,新技术的应用会让核苷类产品的生产成本降到原来的1/10以下。这将让相关药物的成本大幅下降,造福更多的患病群众。”③9
发展链接
王海磊带领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生产出来的核苷类产品已成为抗癌、抗艾滋、增加心脑血管活性和抗病毒药等药物必不可少的中间体。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