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讯 1981年,齐鲁制药是一家生物制品小厂,产值不足200万元且陷入亏损状态。1993年,大学毕业的李燕来到齐鲁制药,从车间一线做起。2009年李燕开始担任总经理,带领齐鲁制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齐鲁制药销售收入达到10亿,2010年超过50亿。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齐鲁制药跨进销售额百亿企业俱乐部,成为济南首家超过100亿的民营企业,而2017年,齐鲁制药再次创造新速度,销售收入超过200亿。这样的发展离不开齐鲁制药在药物研发上的一次次创新和突破。然而,在李燕看来,这就是一种执着的坚持,永不止步……
坚定不移搞创新 希望把产品做到极致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齐鲁制药生产出现严重困难,已经濒临破产。1981年,现任董事长李伯涛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开始坚定地走人用药转型道路,开始进军生物制药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大学毕业的李燕来到齐鲁制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多国内企业仍将眼光局限于国内时,齐鲁制药就提出要做到“国内有名,国外有声”。1995年,齐鲁制药与意大利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是当时山东省医药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全程参与这个项目的李燕,真切感受到了医药产业向国际发展的脉搏。
2009年,李燕开始担任齐鲁制药集团总经理。当年,专门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特效靶向首仿药吉非替尼在公司内立项研发。仿制药虽然是仿制,技术含量一点都不低。“如果用登月来形容,就像美国最早实现了登月计划,我们知道了可以登月,但具体该如何实现,完全要靠自己去探索。”李燕打比方说。
2016年12月,齐鲁制药历时7年成功研制的易瑞沙(吉非替尼)仿制药伊瑞可获得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易瑞沙仿制药。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国外独家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患者购买吉非替尼的价格从每盒5000多元,迅速降至2000元以下,这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还极大减轻了患者和国家医保的负担。
坚定不移的科研创新,让齐鲁制药持续不断地获取前进动力。对于创新的风险,李燕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定:“地球是平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民族药企要想立足,必须坚定不移地搞创新。如果某个项目失败,积累经验教训再出发。没有用尽全力是种遗憾,不要浪费天分,希望把每件事做到极致”。
研发更多的好药 贡献给民众
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齐鲁制药集团内蒙公司姜玉国、王得明与另外八人,凭借“阿维菌素的微生物高效合成及其生物制造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成就了齐鲁制药自2008年至2016年,八年四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奇迹”。截至目前,齐鲁制药已累计还承担着了近30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发明专利每年达到数十项。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李燕认为变革是个渐进、稳固、创新的过程。企业发展的轨迹,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重大变化,要做的实际是要有前瞻性,重要的是不是改变而是拓展。
李燕表示,现在医药行业从外部来看,就是加速竞争的时代,我们的研发、生产、销售,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国外一些优势医药企业进入了中国、一些优势药品进入了中国这拉平了企业竞争的海平面,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么多年驱使一个人、一家企业走下去的,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执着。你如果不知道为了谁、为了什么,企业没有机制、没有文化,那难以长久地走下去。”
她说,对从事医药事业的人来说,不断研发出新药、好药,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新药好药,让患者有更多更优的药品选择,从而有更佳的康复路径,就是医药人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