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专访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科研是企业自我更新的必然要求

   日期:2018-09-11     来源:新浪    浏览:2759    评论:0    
核心提示: 8月的最后一天,新浪医美来到位于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华熙生物研发中心,探寻华熙玻尿酸梦工厂,有幸见到并采访了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他与我们分享了玻尿酸研发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和经历,以及他对于科研与企业关系的思考。
  
  8月的最后一天,新浪医美来到位于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华熙生物研发中心,探寻华熙玻尿酸梦工厂,有幸见到并采访了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他与我们分享了玻尿酸研发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和经历,以及他对于科研与企业关系的思考。
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
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

  从零开始,从心出发

  1987年,郭学平博士开始走上玻尿酸研发的道路。那时主要的制取方法是从鸡冠等原料中进行生物提取,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化,能够在生产链上进行批量生产,但由于鸡冠原料有限,玻尿酸的产量并不多。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郭博士开始探索新的玻尿酸制取方法——生物发酵法。

  回忆起当时的科研环境,郭学平博士表示:“当时的条件几乎是空白的。”业内没有足够的先例,相关的经验、器械、专业人员都极度缺乏,就连当时使用的第一台生物发酵罐,都是郭学平博士自制的,因为当时的研究单位没有生物发酵罐,为了加快研究进程,他只好自己动手。就是在这样捉襟见肘的条件下,郭博士和他的团队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攻克了技术难关,创造了生物发酵法。这惊人的速度背后,是力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更是以郭博士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坚持。

第一台生物发酵罐,华熙生物玻尿酸的开始……
第一台生物发酵罐,华熙生物玻尿酸的开始……

  生物发酵法源于一次“错误”

  谈起科研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郭学平博士和我们分享了一次“因祸得福”的经历。多年前,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在开展相关研究时,如果中途停止实验,将透明质酸放置在原地,待第二天科研人员返回实验室时往往会发现透明质酸已经被微生物降解,从而消失了,因此实验只能以失败告终。郭博士表示,实验失败往往会产生几万元的损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科研人员都感到很懊丧,他肩上的压力也变得更重。但十几年后,当生物发酵法已经实现产业化,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对小分子玻尿酸的较大需求,制取小分子玻尿酸的好方法是酶切法,但当时的市场里并没有酶切法所需要的酶,这成了一大技术难点。这时,郭学平博士想起了多年前玻尿酸在实验室被降解的经历,只要能筛选出当时降解了玻尿酸的细菌,就不难生产出酶切法所需要的酶,这便是酶切法的最初设计与构想。立项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郭学平博士及其团队就成功筛选出活性非常高的酶。

每一瓶玻尿酸背后,都凝聚了华熙人的智慧。
每一瓶玻尿酸背后,都凝聚了华熙人的智慧。

  聊完制取工艺,郭学平博士还为我们介绍了玻尿酸的各大妙用。除了大众熟知的美容保湿功能外,玻尿酸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例如,作为关节腔润滑剂的补充疗法,添加在滴眼液内起到润滑和减轻药物对眼球刺激的作用等等。甚至在饮食领域,玻尿酸也大有用武之地。2015年,郭学平博士跟随公司到日本市场做推广,他看到有不少品牌将玻尿酸加入饮料和保健食品中,很受消费者欢迎。

  科研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不断创新不仅是科研的本质,也是华熙生物科技企业的自我要求。
不断创新不仅是科研的本质,也是华熙生物科技企业的自我要求。

  被问及他所认为的科研本质,郭学平博士认为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意味着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以及不断推出的细分产品。他表示,一个企业不可能长时间单靠一款产品支撑,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使产品焕发新的活力,才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一个生物科技企业的自我更新来说,科研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不仅体现出研发人员对科研事业的热爱,更体现出一个企业的自我要求。因此,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整个企业,都应该将科研创新当作不变的追求!

小浪和华熙生物玻尿酸产品合影
小浪和华熙生物玻尿酸产品合影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