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根据不同的进口产品、厂家和贸易特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进口占优势的品种
从主要大类排序看,进口最多的是各种“化学中间体”,年进口额超过13亿美元。第二为氨基酸类,虽然氨基酸类产品中,赖氨酸等大宗产品早已实现国产化并大量出口,但全合成的蛋氨酸原料,一直都大量进口。其他包括抗生素、维生素等类别中的合成工艺类型品种,以及它们的一些关键中间体等。
进口产品“反扑”典型
近些年来,受人工、原材料和环保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已经实现国产化并大量出口的产品,如GCLE(7-苯乙酰胺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卞酯)、洛伐他汀等,被印度厂家杀了一个“回马枪”,由出口转为大量进口,甚至出口几乎消失。
GCLE 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研制开发,是继7-ACA、7-ADCA之后开发出的新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母核,它与7-ACA、7-ADCA并称为头孢类药物三大中间体。该产品从2005年后便逐渐实现国产化,厂家一度达到六七家,经过不断扩张和激烈竞争,国内理论上产能最高达到了1800吨,几乎占据全球2000多吨产能的绝对份额,实现的最高出口数量曾达上千吨。但是随着国外的主要竞争厂家——日本大冢化学在印度建厂后,形势逐渐扭转,从2011年开始出口量锐减,2014年进口量快速增加,到2016年进口量已经达到600多吨(见图表2)。
类似现象也发生在曾经是“特色原料药”代表的他汀类产品上。
2002年~2003年,辛伐他汀实现了专利到期后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并使海正药业淘到一大桶金。而洛伐他汀原料药主要作为辛伐他汀的中间体,成为国内众多企业追捧的热点品种。同样经过多年的工艺提高、竞争和扩张后,洛伐他汀在2011年达到出口高峰——380吨。但2012年印度生产的洛伐他汀开始大举“入侵”,虽然国内外生产的洛伐他汀价格不断“血拼”,但进口产品依然很快占据了上风。据健康网统计,2016年洛伐他汀出口量仅有80多吨,进口量则达120多吨(见图表3)。
以上两种产品都受到了来自印度产品的“反扑”。从生产工艺上看,洛伐他汀是一个完全发酵的产品,GCLE也是我国具备优势的青霉素工业盐链条下的产品(但其另一个重要中间体大茴香醇,则一直是从印度进口),但二者都不敌印度产品的价格竞争,这主要与我国企业各方面成本压力增加,以及印度等国的产业政策有很大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逼迫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的一个因素和动力。
新霸或将崛起
2016年底以来,一谈到维生素E,有两个词就被提起:“能特公司”和“法尼烯”。
先说“法尼烯”,这是用于生产维生素E侧链的一个中间体。我国维生素原料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20多年惊心动魄的历程。以需求和产能最大的维生素C为例,就经历了若干次“星球大战”。在经历最近一次长达近8年的低迷行情后,2016年维生素C终于开始翻身。而维生素领域的第二大产品,就是维生素E。
维生素E相对于维生素C等产品来说,显得比较“沉稳”。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较多的行情波动,但由于其合成步骤多,工艺门槛高,特别是所需要的原料中间体经常受到制约,因此全球主要被四大企业控制:帝斯曼、巴斯夫、浙江医药、新和成,其他较有实力的厂家还有吉林北沙。
维生素E的合成分为两部分:主环(三甲基氢醌)和侧链(异植物醇)。维生素E行情的每次波动,也都是这两个部分的原料供应出现状况导致。
主环(三甲基氢醌)合成,传统工艺都是用间甲酚做,而该产品(包括下一步产品三甲酚)目前仍然在大量进口,主要来自美国Merisol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日本三菱等。
国内新老企业一直在尝试改变或突破这一制约,比如新和成在逐渐改用“异佛尔酮”路线,对三甲酚的进口依赖逐渐减少。更值得关注的是,能特公司采用价格便宜且来源充足的对二甲苯来代替间甲酚。据报道,选择该工艺路线后,“将对传统的间甲酚工艺产生巨大冲击;能特公司一方面可以为新和成、浙江医药等已掌握设备与工艺的企业提供2,3,6-三甲基苯酚,帮助其应对进口间甲酚价格较高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为新进入企业提供2,3,6-三甲基氢醌”。根据健康网近年来对间甲酚和三甲酚的统计来看,其进口价格在逐年下降。而能特公司的新工艺路线,将可能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见图表4)。
侧链(异植物醇)的合成有好几条路线,其中丙酮与乙炔(芳樟醇路线)工艺较为经典,但该路线生产过程安全风险较大。国内对侧链的突破比较早,改进也比较多。近年来,浙江医药和新和成都采用更为经济安全的异戊醛为起始原料生产异植物醇,而能特公司再次另辟蹊径,采用进口法尼烯来合成异植物醇。据报道,该公司采用法尼烯工艺可“通过一次大循环连接上C5,而得到异植物醇”;传统工艺则是“通过三次大循环,每次接一个C5”。由此可见新工艺在成本上的优势。
而且,能特公司与美国Amyris公司签署了法尼烯产品在维生素E领域的独家使用权,即供应方承诺在全球范围内除能特公司外,法尼烯不会直接或间接销售给其他任何维生素E及维生素E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并从数量上保证满足能特公司对于法尼烯采购量的需求。Amyris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以发酵法生产法尼烯的公司,拥有该产品的专利。
目前来看,能特公司在维生素E主环和侧链工艺上另辟蹊径,并于2016年获得了法尼烯的全球独家使用权,其规划的2万吨维生素E项目,理论上讲已经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甚至在主环方面,“不仅打破了巴斯夫对三甲基氢醌等的垄断,而且有独霸三甲基氢醌的能力”。
看来,维生素E市场将面临一场新的动荡。是否会“新霸崛起”?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