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具有准入门槛高、技术含量高的‘双高’特点,大部分规模企业都在我国北方。因为北方地区原料便宜、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浦城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徐晓川说。浦城不走寻常路,打造出生物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已集聚正大生化、绿康生化、仙芝科技、永芳香料等一批优势企业,2017年11家规上生物产业企业实现产值约20亿元,占全县规上企业产值10.2%,上缴税收1.17亿元,占全县比重61%,成为浦城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因为自然资源丰富,省里在浦城设立了生物制药厂。改革开放前后,县里又争取到了省里的科技项目,成立了浦城微生物农药厂,这也为浦城生物产业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一次展销会上,从生物制药厂发展而来的浦城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接触到了当时世界生物产业知名企业——泰国正大集团(中国)农牧公司的参展人员。1995年10月1日,双方合资成立了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正大生化成立后,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产业发展理念和企业管理机制,也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当时正大公司的很多年轻员工、管理人员,后来都成为该县生物产业的中坚力量。“正大生化是伴随着改革开发的进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也是浦城生物产业名副其实的‘母树’,在全县逐步开枝散叶。”县经信局总工程师姚金荣说。
走进浦潭生物产业园,处处可见火热的建设景象。“浦城县计划投资5亿元,总规划面积2万亩,打造浦潭产业园。”浦城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周少峰介绍,目前园区已经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已入驻和计划入驻企业5家,总投资约60亿元,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建立浦潭生物产业园,也和正大生化密不可分。正大生化老厂区位于县城内,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面临没有发展空间的尴尬境地。为此,县里便着手规划一个统一的专业园,集聚所有生物企业发展。正大生化于2010年开始着手“退城进园”,2012年8月设备全部搬至浦潭生物产业园。
有了统一的发展平台,浦城生物产业才能更好地向园区化、集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园区建好后,不仅可以实现入驻企业集中供热、集中废水处理、集中固废处理,符合绿色发展需要,还可以通过集聚化优势实现不同产业链条的有机结合,最终为新项目落地和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引资引智借梯登高
不久前,总投资4.2亿元、年产5000吨的永芳香料迁建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二期项目预计于年底开始动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永芳香料前身为浦城县香料厂,在县里的牵线搭桥下,公司和全球香精香料公司(IFF)达成合作,在浦城建设亚洲合成香料基地,产品80%出口欧美亚市场。
跨国合作,只是浦城生物产业企业谋求转型升级的策略之一。近年来,浦城县根据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立足“引资引智”,针对生物产业各大企业制定不同发展方案,配齐工作小组,采用上市融资、科研创新、技改升级、跨国合作等不同方式,主动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
2017年,浦城县建成了全省首个县域科技大市场,外联浙江科技大市场设立浦城分市场,内接国家海峡技术转移中心设立浦城分中心。该平台以市场运作的方式,为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生物产业优势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目前已有绿康生化与华中农业大学、永芳香料与福州大学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此外,该县还利用该平台持续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入驻。
“浦城发展生物产业虽然在原料、运输上不占优势,但企业在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上都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徐晓川说,以绿康生化为例,公司2003年成立,仅仅用了15年就在深交所上市,创新驱动是其核心竞争力。为凝聚创新合力,绿康生化先后高薪聘请5名国外专家,并与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组建50余人的科研团队,每年投入千万余元进行技术攻关。凭借科技创新,绿康生化在微生物发酵领域独领风骚,是国内杆菌肽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商和出口商之一,在同行业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目前,浦城县生物产业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拥有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规上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7件,占全县有效发明专利的77%。”徐晓川说。(赵锦飞 袁野 吴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