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癌药王者”紫杉醇成为通用名药后,仿制生产者众多,市场供不应求,原料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目前,市场上的紫杉醇原料药主要有2种:一是从紫衫(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Taxol),二是半合成紫杉醇(多西泰赛),它是从欧洲观赏紫衫的枝叶中提取出“10-脱乙酰浆果赤霉碱”(巴卡亭),半合成后成为紫杉醇衍生物“多西泰赛”(紫杉烷类化合物)。因为直接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属于“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现在国际市场供应的紫杉醇原料药多为多西泰赛,目前,我国年出口多西泰赛数量已增至200公斤左右。
细胞培养法推广
1994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发明紫杉醇全化学合成新工艺,但因合成工艺过于复杂及成本过高等因素,该生产方式始终未能成为制药行业的选项。
1990年代末以来,西方研究人员开发出第三种紫杉醇生产工艺,即“细胞培养法”(红豆杉树皮细胞营养液培养法),此法不受资源影响,对环境污染也远远低于红豆杉树皮提取法老工艺,且四季均能生产,新工艺很快得到推广。意大利INDENA公司最早从事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原料药,现在国外已有多家公司利用紫杉醇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原料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细胞培养法生产的紫杉醇已达到每升培养液可提取出378~390mg成品的极高水平。全球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规模最大的公司为美国PythonBiotech,该公司细胞培养法规模保持在3万升级别。加上其他西方公司利用细胞培养法生产的紫杉醇原料药,美国TRASPARENT咨询公司估计,目前全球细胞培养法生产的紫杉醇原料药总量已超过200公斤,这一数量几乎与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红豆杉树提取的紫杉醇原料药数量相当。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原料药始终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投入商业化生产。
发酵法未成功
1993年(紫杉醇注射剂上市的第二年),西方国家研究人员在红豆杉属植物以及后来在非红豆杉属植物中陆续发现多种植物内生微生物(多为真菌类)同样能产生紫杉醇,这一发现震动了国际医药工业界。因为紫杉醇原料药长期供应短缺,一旦利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紫杉醇(就像目前抗生素生产一样),国际市场紫杉醇短缺问题将迎刃而解。且发酵法生产药物有很多优点,首先发酵法使用的原料主要是价格便宜的淀粉,其次发酵法可以做大吨位(现在抗生素发酵罐都有几百吨乃至千吨级),产量巨大,大大降低紫杉醇原料药价格。
综合国内外报道,迄今已发现的可产生紫杉醇的微生物有放线菌类、分子孢子菌类如MD2、来自红豆杉属的BT2和Taxodum distichun、Peetalotiopsir microspor.等。这些微生物均可能成为未来紫杉醇发酵法生产的主力菌种。
但20年过去了,虽然美国、日本、意大利等世界发酵工业强国的多家生物公司均在埋头试验发酵法生产紫杉醇,并申请了多个专利,但尚未有一家公司利用发酵法生产紫杉醇获得成功。
半合成法仍为主流
近几年来,全球第一大紫杉醇生产商施贵宝公司该产品的销售额一直保持在15亿美元水平以上。有消息称,目前国际市场紫杉醇的总销售额约有20亿美元。
另据国外医药媒体报道,美国ABRAXIS公司在2014年推出的高效低副作用紫杉醇新制剂“Abraxane”不仅吸收良好,且副作用比紫杉醇老注射剂产品大大减轻。美国另一家制药公司CELL PHARM也开发出一种紫杉醇纳米制剂Xyotax,以“聚谷氨酸酯”为骨架将紫杉醇包裹起来,更利于药物对肿瘤瘤体的渗透,发挥更好的抗癌作用。相信这些紫杉醇新制剂将大大推动紫杉醇原料药市场增长。
至于紫杉醇原料药产量问题,据国外医药媒体报道,2000年时全球紫杉醇原料药总产量不过370公斤,但到2004年已提高至500公斤,2013年猛增至1310公斤,2016年据国外咨询公司TRANSPARENT的保守估算,全球紫杉醇原料药总产量约在1600公斤或更高。
过去20年里,各国大力发展速生红豆杉林生产,为半合成紫杉醇原料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巴卡亭)。虽然西方各国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原料药已有一定规模,但产量只占国际市场紫杉醇原料药的极小份额。相信近几年内,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有望提供更多的真正紫杉醇原料药产品。
美国咨询公司TRANSPARENT市场分析师预测:到2020年全球紫杉醇原料药总产量将突破2000公斤大关。紫杉醇原料药供不应求将成为历史。随着必须使用紫杉醇治疗的癌症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全球发病率快速上升,WHO预测每年新增10%的新发病例,今后5~10年里紫杉醇仍将是国际医药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