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虽然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但资源分散,步骤繁杂,成本高。维生素A的工业合成,主要有 Roche 和 BASF 两条合成工艺路线。Roche合成工艺的优点是技术较成熟,收率稳定,各反应中间体的立体构形比较清晰,不必使用很特殊的原料。缺陷是使用的原辅材料高达40余种,数量较大。
国内维生素A市场价格从 2017 年初的 264 元/kg 上涨至
维生素 D3
维生素 D 主要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维生素 D3 主要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 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 D3,自身合成的维生素 D3 基本上能满足自身需求。维生素 D3 主要生产原料为麦角固醇,国内 80%的麦角固醇生产是以废糖蜜为原料,经过发酵、菌体破碎、皂化、萃取、结晶等工艺制得。
维生素 D3目前全球有效产能在 7600 吨左右,需求约 6000 吨。维生素 D3 生产企业主要包括花园生物、帝斯曼、海盛化工、新和成和金达威。今年维生素 D3 供需格局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有:①维生素 D3 生产企业大部分位于浙江,因此第四次环保督察对维生素 D3 的开工造成了较大影响;②福建金达威受金砖会议影响开工 受限;③环保趋严也使行业内小产能陆续出清,供给进一步收紧;④花园生物子公司下沙生物搬迁影响维生素 D3 生产。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今年维生素 D3 供需格局转紧,价格自6 月份开始迅速上涨,一个月之内由 68 元/kg 暴涨至 435 元/kg。价格上涨后主要生产厂家控量发货,渠道库存不断消耗,历时4 月后渠道库存所剩无几,生产厂家继续提价:本周新和成报价为 620 元/kg,此前海盛制药也大幅上调至 600 元/kg。由于下沙生物搬 迁复产需要时间,预期维生素 D3 价格仍将上涨。
维生素 E
目前全球维生素 E 总产能约 13万吨,需求约 10 万吨,下游需求量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供给端生产企业主要有帝斯曼、新和成、浙江医药、巴斯夫和能特科技。维生素 E 产业核心技术在于中间体异植物醇及三甲基氢 醌的合成。近期冠福股份的全资子公司能特科技在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生产工艺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 新工艺的 2 万吨产能在今年 3 月份投产,对行业形成了一定冲击,导致了上半年维生素 E 价格的下跌。今年 4 月份能特科技曾发生爆炸事故,但对市场影响不大。8 月份以来,一方面受环保因素影响,维生素 E 原材料供 应紧张且行业开工受限且,供给端收窄;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维生素 E 出口出现回暖,对需求端形成了有力 支撑。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维生素 E 价格触底反弹,近 1 个月价格已经上涨 22%,且仍在继续上涨。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1 目前全球产能约 10000 吨,需求约 7500-8000 吨,下游大部分用于饲料,其余在食品添加剂、营养品、医药等领域也有应用。维生素 B1下游需求基本上保持 3%-5%的增速稳定增长,不过今年国内维生素B1出口量出现较大增长,1-9 月出口总量同比增长 20.6%,同时供给端方面因环保高压出现收缩,打破了行业原本的供需关系。环保趋严一方面使维生素 B1 本身的开工率出现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原材料供应紧张。2015 年下半年开始,维生素B1的价格就一直在抬升,至 2017 年 7 月价格已经上涨到 380 元/kg,与 2015 年9月 200元/kg 的价格相比已经接近翻倍。而 2017年 8月,维生素 B1 的价格迎来瞬间抬升,由380 元/kg 暴涨至 630 元/kg,主要是中央环保督察所致:环保督察使行业内落后小产能大部分出清,一方面大幅缓解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议价能力增强。8 月份暴涨之后,由于国际市场出口量的下降,维生素 B1 价 格有小幅回调,但随着冬季取暖季的到来,维生素 B1 原材料将承压,目前价格下调已经停止,且有厂商开始提高报价,预期四季度价格仍将上涨。
维生素B2
VB2目前主要有两种工业生产方法:一是生物发酵法,该法又分为传统的酵母菌发酵法和新型的基因工程菌发酵法;另一种是化学半合成法,以 D-葡萄糖为原料经发酵生成 D-核糖,再以 D-核糖为原料进行化学合成。 基因工程菌发酵法将是 VB2 生产的发展方向。酵母菌发酵法具有生产工艺经济有效、易于自动化控制、产品无毒、纯度高等优点,当前被广泛用于 VB2 的工业生产。生产中主要以棉病囊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阿舒氏假囊酵母等作为核黄素生产菌种。
维生素B2上游制造原料主要是玉米,下游超过70%用于饲料,其余为药用和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全球总产能约11000吨,需求约7000吨,需求端基本保持 3%-5%的增速稳定增长。供给端方面,维生素 B2 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全球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广济药业、巴斯夫和帝斯曼,三家合计占比超过 80%。去年,由于行业内有圣雪大成等新增产能进入,价格走势较为低迷。今年 7 月份,生产厂家陆续进入高温检修期,加之山东地区 环保严查,维生素 B2 的供给出现收缩,同期出口量也开始大幅增加,行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价格开始上挺并 一直维持上涨态势。目前维生素 B2 价格约 450 元/公斤,与 6 月末的 160 元/公斤相比已经上涨 181%。后续随着供暖季的到来,供给有可能进一步收缩,再叠加国际市场出口回暖,四季度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烟酰胺
烟酰胺(烟酸)即维生素B3,实际上烟酸和烟酰胺对生物体作用效果基本相同,所以经常将烟酸和烟酰胺统称为维生素B3。过去维生素 B3主要以 3-甲基吡啶合成,而 3-甲基吡啶与吡啶属于联产产品,吡啶是制造农药百草枯的重要原材料。随着百草枯禁令,吡啶产能严重过剩,众多生产企业退出。又由于吡啶与 3-甲基吡啶属联产产品,最终导致 3-甲基吡啶供应不足。近年来维生素 B3 厂商纷纷改变合成路径,以 3-氰基吡啶为原料生产,绕开3甲基吡啶。
维生素B3下游75%用于饲料,18%用于食品和保健品,6%用于医药,1%用于日化。目前维生素 B3 全球 产能约 130000 吨,需求约 58000 吨,处于显著产能过剩状态。维生素 B3 国外产能约 50000 吨,主要生产厂家包括龙沙、凡特鲁斯和吉友联等;国内产能约 80000 吨,主要生产厂家包括龙沙、兄弟科技、凡特鲁斯、泓达 生物、瑞邦生物、兰博生物和崴尼达等。
泛酸钙
泛酸钙即维生素 B5。泛酸钙为手性化合物,分D-泛酸钙和 L-泛酸钙两种对映异构体,其中只有D-泛酸钙 具有生物活性。工业生产一般以β-氨基丙酸为原料合成,合成产物为外消旋体,经拆分得到纯品 D-泛酸钙。
维生素B5上游合成原材料主要为β-氨基丙酸和泛解酸内酯,下游75%用于饲料,15%用于食品和保健品,10%用于医药。今年10 月之前,维生素 B5 全球产能约 23000 吨,需求约 20000 吨,处于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亿帆医药、新发药业、巴斯夫、帝斯曼和山东华辰。泛酸钙需求端同样无大幅波动,环保趋严带来的供给端收紧是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维生素 B5 生产企业大多数位于浙江、山东,属于第四次环保 督察范围内。8 月份督察组进驻后维生素 B5 价格直线上涨,两周之内由 275 元/kg 上涨至 730 元/kg,涨幅高达 165%。目前虽然第四次环保督察已经结束,但随着供暖季的到来,预期环保压力并不会下降,尤其是对于山东的生产企业来说,环保只可能更加严厉。与其他大多数维生素品种不同,维生素 B5 在环保收紧之前产能并无大幅过剩,因此供给端的收紧对产品价格带来的支撑作用尤其强,至 10 月中旬,维生素 B5 的价格仍然维持在 750 元/kg 的最高点。近期随着兄弟科技 5000 吨产能的投产,B5 价格回落至 700 元/kg,预期后续仍有继续回落的可能,但兄弟科技投产后,行业总产能为 28000 吨,需求/产能比仍为 70%以上,叠加取暖季环保压力,预期回落幅度不会很大。
维生素B6
目前维生素 B6 全球年需求量约为 7000 吨,总产能 9000 余吨。近期,第四次环保督察和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对 VB6 的开工造成了较大影响,VB6 全部生产企业中,有超过 60%位于第四次环保督察和 2+26 城市范围。
维生素C
我国维生素 C 产业生产技术先进,装置规模大,集中度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强,拥有国际市场 话语权。即便如此,维生素 C 领域的无序竞争仍使产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工业生产中用到的主要原料有D-葡萄糖、D-甘梨醇。当前,中国厂商基本上采用两段发酵法,此法有效降低了维生素 C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全球维生素C产能在 22 万吨左右,需求约 18 万吨。我国维生素 C 产能约 20 万吨,占全球 90%以上, 且仅我国产能就已经超过全球需求,因此维生素 C 市场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近年来随着环保趋严,维生素 C 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落后产能退出使行业产能过剩状态有一定缓解;一方 面是我国维生素 C 产能中,有超过 60%位于河北和山东,今年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空前,上述两城市又是 治理重点,随着 11 月供暖季的到来,维生素 C 生产企业很可能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使供给进一步收缩。需求端 方面,我国 VC 以出口为主,出口量稳定。国内需求方面,我国维生素 C 每年用量仅为 4000 吨左右,人均年用 量不足 4 克,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年用量 60-90 克,因而国内维生素 C 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在供给收缩、需求端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年初至今,维生素 C 的价格已经从 50 元/kg 上涨至 70 元/kg,涨幅 40%。近期河北、山东地区厂商环保压力逐渐加大,已经出现停产或限产的情况,市场稳中偏强运行,存在提价预期。
生物素
生物素即维生素 H,也称维生素 B7,是维生素行业中规模相对较小的品种,2015 年全球需求约 200 吨,我国产量约 233 吨,我国基本供应了全球的需求。市场上维生素 H 一般分两种规格,一种为纯品,一种为 2% 含量产品。一般情况下,衡量产能时为纯品产能,计算价格时则多用 2%规格。维生素 H 合成较为复杂,是维生素中最后一个实现国产的品种,技术壁垒相对较高。
生物素需求端有超过 80%用于饲料行业,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环保高压导致生物素供给端收缩。今年 7 月底,科兴生物停产检修 50 天、安徽泰格停产 2 个月、海嘉诺预计 8 月份停产检修一个月。消息一出,生物素价格应声上涨,一个月之内从68 元/kg 上涨至 225 元/kg。后续环保仍然持续高压,近期厂家仍有提价,预期生物素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维生素 K3
维生素K3 的生产工艺主要以液相氧化法为主。在酸性介质中用重铬酸钠氧化甲基萘制得甲萘醌,再经磺化、精制等过程制得维生素 K3,在此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液。早期维生素 K3 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含铬废液得不到彻底处理,造成环境污染。近些年生产厂家在维生素 K3 和铬鞣剂生产中采用联产工艺,即将维 生素 K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液综合利用,用于铬鞣剂生产。
维生素 K3下游与其他品种维生素类似,以饲料添加剂为主,兼有药用和食品用。维生素 K3 全球产能约 8500 吨,需求约6000 吨,需求端较为稳定,供给端的变化是行情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中,兄弟科技的产能为 300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大约为35%,是全球维生素 K3 的龙头企业。维生素 K3 与铬粉是联产产品,一般情况下生产 1 吨 VK3 需要消耗 10 吨红矾钠,同时产出 18-20 吨左右铬粉。近期受到环保压力以及铬粉市场低迷影响,厂家控量提价,10 月中旬之前维生素 K3 价格一直处于上行通道;10 月下旬,受铬矿石价格下行影响,维生素 K3 价格有小幅回落;目前受环保影响, 原材料甲基萘、冰醋酸价格上涨明显,维生素 K3价格已经企稳,后续有上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