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间,这家总部位于山东省的化工企业,从一个总资产仅有30亿元的肥料生产商,摇身变成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化工集团。业绩向好,却在资本市场遇冷,金正大的股价在2015年6月冲到最高点16.21之后,便一泻千里。不得不令人怀疑,金正大的繁荣表象之下,潜藏着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近日,金正大旗下暂停运营1年多的农资产品电商平台“农商1号”悄然恢复了部分货物供应与销售服务,但是多数产品仍处于“无货”状态。客服工作人员称,目前网站已初步恢复运行,但用户能否顺利购买成功仍具备一定不确定性。
“农商1号”网站是在2015年7月16日正式上线,曾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电商平台。官方网站标榜将致力于为农民朋友提供超值高效的一站式农资产品及全程农业种植解决方案。“农商1号”CEO罗文胜曾对该项目有着较高的期待,称“这一电商平台定位于中国农资行业的‘亚马逊’”。
说起金正大与“农商1号”的渊源,还得倒回到几年前。
2018年1月24日,随着金正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农业基金、东富和通、京粮鑫牛、种业基金、谷丰基金合计持有的农投公司66.67%股权,全部溢价出售给金正大,交易作价为9.68亿元。自此,金正大持有农投公司100%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农投公司持有农商一号电资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农商公司”)100%股权,旗下经营实体重金打造的电子平台农商一号。好景不长,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农商1号”网站开始停止运行,所有农资产品无法下单购买,苹果、安卓应用市场也惨遭下架(IOS市场应用至今还未恢复),曾经一时风光无两的农资电商“农商1号”尴尬收场。
这笔高达9.68亿元巨资的并购,标的资产却并不优质。那么,金正大并购的动机何在呢?即便如此,金正大却还是嘴硬,董秘崔彬曾辩解称“互联网还是做好市场营销的有力工具,只要我一直在尝试就不能说是失败。”
2019年1月31日,金正大发布业绩下修公告,称复合肥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市场需求不旺,公司2018年利润比原先预计的下调了1.5亿元左右。与前次业绩预告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涨价,对于商家来说肯定是好事,利润肯定会更丰厚,但金正大(002470)可不这么认为,公司发布业绩下修公告中称,复合肥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市场需求不旺。所以2018年公司复合肥、控释肥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下滑,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其实,这家化肥行业龙头的净利润,已经连续两个年头在下滑。2017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9.64%。
过去10年间,这家总部位于山东省的化工企业,从一个总资产仅有30亿元的肥料生产商,摇身变成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化工集团。业绩向好,却在资本市场遇冷,拉长时间线,金正大的股价在2015年6月冲到最高点16.21之后,便一泻千里。如今,徘徊在8元附近。
不得不令人怀疑,金正大的繁荣表象之下,潜藏着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首先来看下金正大是做什么的。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导产品为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肥及其它新型肥料,是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在金正大6个被列出的主营业务中,复合肥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2017年,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硝基复合肥三个品种,占到当年营业收入的64.96%。
但值得注意的是,占金正大营收近7成的复合肥品种,在2017年最大品种的下滑接近3成。经营数据的下滑,与主营产品的售卖不佳有必然关联。
而在同比增减中,除了普通复合肥的营业收入比2016年有5.96%的增幅外,其他两个品种均在下滑,其中,控释复合肥下滑13.27%,硝基复合肥下滑29.68%。
分地区来看,占据营收比重76.66%的东部、中部、北部三个地区,均出现负增长。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件尴尬的事情,金正大此前不只一次表达对复合肥市场的乐观。
比如,在2013年12月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金正大表示,我国每年消费化肥5700万吨(折纯)左右,实物1.5亿吨,复合化率仅为30%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复合肥行业短期内很难看到天花板。
在由董秘崔彬签字的记录表中,金正大还提到了硝基复合肥的前景:目前全国已有产能500万吨,另外有1000万吨在建硝基复合肥项目,硝基复合肥产量还存在空缺,硝基复合肥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在2017年财报披露的具体数据中,下滑厉害的就是硝基复合肥。
难道硝基复合肥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答案并不是。
2018年初,农资导报引用权威专家分析,我国其实有7亿亩耕地适合施用硝基肥,潜在年需求量约3100万吨,相比之下,我国供应能力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为何市场走好的情形下,销售数据却下降近三成呢?原因令人深思。
关联方并购的暗箱操作:资产财务数据错漏频出、被疑虚增业绩
金正大控股农投公司,这个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运作长达三年的伏笔,终于在2018年中旬等来了好消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得监管层审核通过。
但是,这笔高达9.7亿元的并购,并购的逻辑却令人生疑。不仅是标的资产财务数据错漏频出、有虚增业绩的嫌疑,在金正大公司体系内,这些困惑也仍然存在。
然而,这一起并购,正是解开金正大涉嫌财务造假密码的关键。
农投公司全称为金正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农商一号电资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农商公司”)100%股权,2015年8月,农投公司增资10亿元,由金正大和5家机构以货币的方式出资。
农投公司股权中,金正大持股比例33.33%,5家机构持股比例66.67%。
农投公司为持股型公司,主要经营实体为农商公司。农商公司主营农资销售业务。同时,农商公司持有宁波金正大88.89%股权,并享有其30%的表决权。
具体的股权结构示例如下:
不仅如此,农商公司还是金正大重要的采购方,2016年和2017年,农商公司向金正大采购复合肥的金额分别为3.5亿元以及8亿元,占其采购总额的比例超过96%。农商公司无疑为上市公司贡献了数亿元营收。
而农商公司本身的经营业绩,非常乏善可陈。作为销售型公司,2015年至2017年,营业成本分别达到40.49万元、3.62亿元以及8.3亿元,营业成本率分别为:63%,80.62%以及90%。
与上市公司相比较而言,2016年和2017年,金正大的营业成本率稳定在84%左右,比坐拥渠道和采购资源的农商公司更显优势。
因而,农商公司真正重要的,或许是持有宁波金正大88.89%股权的价值。
宁波金正大由上市公司金正大专门为并购海外资产设立,也是一家持股型公司,其主营业务通过下属经营实体开展,其下属经营实体主要从事园艺消费产品和特种肥料业务。
2016年6月及2017年2月,宁波金正大引入外部股东投资。经协定,宁波金正大注册资本增至12亿元,农商公司投资8.13亿元,持有宁波金正大88.89%股权和30%的表决权,金正大金正大持有宁波金正大5.11%股权,并享有宁波金正大64%的表决权。
金正大海外资产亦涉嫌虚增收入财技惊人
作为持股型公司,宁波金正大的经营实体为德国金正大及其附属企业。最主要的经营实体为三家:COMPO园艺业务公司、NAVASA公司和Synergie研发中心,主营生产和销售园艺产品和特种肥料业务。
2015年至2017年,德国金正大分别实现营收21.2亿元、20.56亿元以及22.75亿元。同期间产生的营业成本为14.4亿元、13.1亿元以及13.6亿元,营业成本率分别为68%、63.7%以及59.8%,显著低于金正大和农商公司。
尽管营收达到二十多亿规模,德国金正大的净利润却表现平平。2015年至2017年,德国金正大分别实现净利润-6500万元、-1.9亿元以及5750万元。
按此测算,2015年和2017年,德国金正大的期间费用及其他金额居然高达7.5亿元、9.4亿元以及8.6亿元。
三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直追营业成本,德国金正大的经营情况如何?
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德国金正大的采购金额却直线下滑。2016年至2017年,德国金正大的营收从20.5亿元增至22.75亿元,增幅10%。而同期,德国金正大的采购金额从2016年度的4.34亿元直降至5400万元,降幅高达87%。
采购骤减,营收却仍旧小幅增长。在营业成本保持稳定的情形下,金正大却从亏损2亿元,变成净利润6341万元的盈利状态,财技惊人。
从公司主体层面,德国金正大由2016年4月的24家公司,缩减至10家。其中,法国COMPO是其一级子公司之一,主营销售园艺产品。
来看看这家法国COMPO具体情况如何?
根据金正大公开的资料显示,法国COMPO拥有6.8万平米的房屋建筑物,用于生产和办公。德国金正大的园艺业务收入主要由德国COMPO和法国COMPO公司构成,其中销往德国市场产生的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50%,销往法国市场产生的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20%。
然而,依据公开的地址,通过搜索发现,法国COMPO的68363平米生产及办公用地,在地图上并不存在。
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显示,在法国COMPO的注册地,在线地图的标识为“商店”。
通过拍摄于2016年11月的街景发现,该区域为民用住宅,几乎没有生产及办公的可能,此处6万余平米场地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德国金正大整体的经营情况也因此缺乏可信度。
2016年,金正大整体采购金额156.5亿元,而到了营收增长的2017年,金正大的采购金额却小幅下降至152亿元,甚至低于2015年的采购金额(154亿)。
采购的减少,并不能由存货的出库进行解释。2017年报显示,金正大的存货从2016年的28.4亿元小幅增加至2017年的28.47亿元,并未出现减少。其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也从7.8亿元增至8.7亿元。
子公司营收锐减、母公司净利润增速下滑以及采购金额的下滑,矛头直指金正大繁荣的业绩。
金正大缴税金额之谜:净利是史丹利(5.090, 0.09, 1.80%)的17倍,纳税竟然少8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纳税一项上,金正大的数据也与营收难以匹配。
政府部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的金正大上市公司母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缴纳税收2950万元;与此同期,同样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另一家肥料企业上市公司母公司,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缴纳税收3753万元。
然而,在2018年一季度,金正大母公司实现营收46.2亿元,实现净利润4.98亿元;史丹利母公司则实现营收2.8亿元,实现净利润2848万元。
净利润相差17倍,史丹利缴纳的税收却比金正大多出800万元。
对比而言,2017年第一季度,金正大在临沂市缴纳税收3276万元;史丹利缴纳的税收则为2528万元。
根据有据可查的税收资料,这也是自2016年上半年以来,金正大缴税金额第一次被史丹利超越。
另外,和2017年一季度相比,金正大母公司净利润增长2.58亿元,同比增长107.5%;缴纳的税收却从3276万元降至2950万元。
金正大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变化,净利增加的同时,缴税却下滑,背后的情况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