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将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释放出哪些红利?为何苏州总能及时出手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记者就此专门走访了苏州市发改委。
“1+N”产业发展模式领先
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仍有短板
“苏州聚力培育先导产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是高度前瞻一以贯之。”苏州市发改委工业处、高技术产业处处长徐鸣涛告诉记者,“这次出台的若干措施着眼点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又给苏州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发了一个‘大红包’。”
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布局和精心培育,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快速集聚和高速增长,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涌现了以信达生物、基石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类企业3000余家。近年来,苏州将生物医药产业定为先导产业,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积极打造生物医药“苏州品牌”,确保在国内同类城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把苏州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苏州大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和推行带有明显苏州特征的“1+N”产业发展模式,具体而言,“1”是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创新龙头,“N”是指除姑苏区外的8个板块,共同推动园区内现有进入临床三期的研发项目在苏州大市其他板块落地产业化。
政策资源持续赋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不仅仅是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反省自己、补足短板。
对此,徐鸣涛指出:“尽管近几年苏州在发展生物医药创新方面形成了很多优势,但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苏州科技创新活力和原创性成果仍然不足。苏州在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已把生物医药产业定为先导产业,明确了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高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及基因技术、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等几个重点发展方向。政策持续释放红利,为弥补苏州生物医药创新链和产业链中不足,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助力。”
补足产业发展短板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
生物医药企业及投资者应该如何具体分析和解读新政策?徐鸣涛认为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在研发创新特别是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给予奖补,二是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三是进一步创新体制,四是优化发展。
对于获得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按照项目资金的20%进行资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对开展临床试验并在苏州转化、符合本文件第三条范围内的新药予以资助:进入I、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150万元和2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完成临床I、II、III期研究的,再按照投入该产品实际研发费用的20%,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200万元和400万元资助。
在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方面,苏州最重要的经验是加大力度补足产业发展短板,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临床试验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和医疗机构建设临床试验机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加快生物医药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药物(含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有特殊专业要求的临床研究医院、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及生产平台、专业孵化器、医疗大数据临床研究应用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经认定后按照项目总投资的30%予以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资助。
既要优化营商环境
又要开展“畅通工程”
徐鸣涛认为,苏州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既是政策先行,又在摸准生物医药创新链的堵点后及时开展“畅通工程”。
体制创新方面,苏州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设立省药监局苏州检查分局,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开辟绿色通道,为苏州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营造更加便利的环境。
优化发展方面,措施中对在苏设立的创新机构、企业总部都有很强的支持。在顶尖人才的引进出台顶尖人才(团队)“一人一策”实施办法,建立“一事一议”灵活快速决策机制,给予量身定制、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同时,加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金融支持,支持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在资本市场实现IPO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按规定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徐鸣涛透露,今年上半年,苏州将举办规模型和创新型企业对接活动——生物医药专场。届时苏州将发布《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对《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提升新药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能力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系列文件的解读。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各生物医药企业和各板块生物医药产业园举行双向对接,以及举办生物医药企业对接科创板的活动。(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