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开幕。此次大会以“迈向生物经济新时代:创新、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国内外生物领域前沿课题、产业发展新机遇和新趋势等议题,共同探讨“大湾区生物产业发展”“疫苗质量安全”“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基因检测与人类健康保障”等行业热点话题。
初步统计,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生物科技大脑、产业创新领袖、诺贝尔奖获得者、顶尖实验室负责人、院士及专家学者、500强企业负责人、知名高校教授以及国内外生物产业专业人士,共有1000多名专业嘉宾、300多家参展企业、400多个对接项目代表、10000多名参会人员注册参加大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以基因技术、脑科学、生物科技学等为代表的前沿生命科学和技术,正在以全新模式和超出预期的速度,掀起生命健康、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新生物产业变革的巨大浪潮。同时,生物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深度渗透,由此形成的生物经济已演变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全新经济形态,并将与数字经济一道成为新时代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从我国现代生物产业发展历程看,经过40多年的奋斗努力,中国生物产业已成为新动能的重要源泉、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任志武表示,要立足于夯实创新基础、营造创新生态,以更大“改革”、更深“融合”和更加“开放”的思维,推动构建生物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要用“改革思维”谋划创新,推动生物经济更深层次的制度调适。未来,要不断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集中力量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探索解决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建立更加普惠、公平、透明、长期、稳定、创新友好的生物经济创新发展政策保障环境。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筑生物经济创新的制度优势。
第二,要用“融合思维”促进发展,发挥生物经济更大范围的赋能作用。未来,要围绕生物经济“赋能”这一主题,在持续推进生物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快BT(生物技术)与IT(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统筹布局建设一体化融合创新平台,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交叉,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深度融合的新型创新联合体,把生物经济打造成为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要用“开放思维”拓展合作,开创生物经济支撑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表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一是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理和关键任务;二是把创新当作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是生物技术的集成与其他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将为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在大会高层论坛期间表示,从当前我国的人才储备来看,得益于中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所谓人才年龄的“断层”影响已经消除。“目前,中国在科学技术、在生物医药发展的道路上,路还很长,但是前途光明。”
■昨日,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组委会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