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院长、新药所所长张英俊 记者 肖延昆 摄
他是一名生物制药专家,十年来始终奋战在研发创新药物的一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屡攀科技高峰;他是一名企业家,怀着一颗“医者仁心”,研发的新药不为牟取暴利,而是为病人带去福音;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国家抗击甲流做出过突出贡献。
他就是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院长、新药所所长张英俊。他是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抗感染新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广东省特支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药物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得“广东省优秀党员骨干”“东莞市特色人才”“东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不辱使命
改造药品工艺抗击甲流疫情
张英俊1978年出生于浙江,1997年进入湖南大学学习化学专业,并连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赴日本冈山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一位师弟通过电话联系到他,说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正在招聘大量优秀人才,想邀请他加入团队从事生物制药。
张英俊当时认为,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是走科研和进企业两条路,生物制药也是自己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在有机会,可以先去体验进企业工作的感觉。于是,他进入了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年。
“刚进来的时候,团队只有1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2000多人,我是看着它成长起来的。”张英俊说,“从十年前刚接触做药物,到十年来带领团队不断研发、改良药物,中途遇到了许多艰辛险阻,但是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团队的力量,自己全都闯过来了。”
2009年上半年,全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紧急,而用于治疗甲流的“奥司他韦”,在全国只有三家企业获得授权,且只有东阳光一家具备生产条件。对此,国家对东阳光下达了生产2亿片“奥司他韦”的任务,但它作为一种储备药,东阳光一年只生产几十万片,要想短期内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
面对紧急情况,张英俊勇挑重任,作为项目组长的他带领团队,对“磷酸奥司他韦”进行了工艺改造。他回忆说,当时天没亮就来到办公室,到晚上10点多还在和团队讨论优化方案,每天工作时间16个小时左右。正是在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支撑下,两个月后,他和团队把药品前5步工艺的重量收率从50%改造提升至120%,大大加快了生产的进度,从而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2亿片生产任务。
事后,国家发改委专门表彰了东阳光对抗击甲流做出的贡献。同时,东阳光凭借这一改良后的合成工艺,生产出了国内99%的“奥司他韦”药品,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勇担责任
研制新药为癌症患者带去福音
张英俊说:“这一路走来,我们能体会到,从事生物研药行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定好目标,克服困难,履行我们治病救人的责任。”
目前,张英俊和团队主要的药物研发方向包括两部分:一类是市场上已有的,他们就做质量更好的;另一类是市场上没有的,他们就攻坚克难,力求早日研发出来解救病人。
“国内每年肿瘤病人达到400万~500万人,为了能在抗癌领域有新的进展,我们开展了12项肿瘤项目。”张英俊说,“其中一项就是研发治疗食管癌的药物。食管癌病人在国内超过47万,死亡人数达到37万,死亡率非常高,而现阶段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只有化疗、放疗和手术三种方式,如果这些治疗手段对病人病情没有效果,就意味着病人最多只能存活3~5个月。”
张英俊告诉记者,团队原本想选择做肺癌项目,结果考虑到目前医学界已经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治疗手段,于是,他们选择了挑战性更强的食管癌项目。他们研发出一种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他们选择一批经过多种医疗手段都没有效果的病人,作为临床对象,来检验药物的有效率。
“从已有的治疗评价来看,我们22例病人在治疗后,肿瘤缩小30%以上的有效病例数达到8例,比例在35%以上,比其他医疗手段达到同等治疗效果高出了30%的比例。”张英俊说。
同时,他从临床医生方面了解到,如果肿瘤缩小比例能达到20%,就可以跟CDE(药品审评中心)沟通,免除三期临床,通过后期的结果直接上市。目前,张英俊正计划扩大这个项目的临床后期,并跟CDE做好沟通,争取这个药物能在明年上市,早日为病人带去福音。“这个药上市后,可以救助很多病人,起码能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他说。
目前,张英俊还主管新药所50多个1.1类新药在研项目的研发工作,涵盖心血管、抗感染、抗肿瘤、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免疫炎症六大适应证领域。
在制药的过程中,张英俊非常重视自己担负的责任。他表示,作为一名制药者,自己的第一责任是制药救人;作为一名团队的带头人,自己的责任是带领团队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党员,自己的责任则在于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取在生物制药领域缩小国内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记者 吕晓敢 见习记者 冯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