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解压
在企业灵魂人物白骅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于去年11月辞去董事长职务后,海正药业掌舵人由其控股股东董事长蒋国平接任。今年5月,公司刚完成高管大换血。面对连续多年亏损,这家老药企采取了很多改善措施,比如,卖房!
8月21日,海正药业发布其房产处置进展公告称,公司于5月20日向上海联交所提交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广富林路的两处厂房和北京市宣武区南滨河路的2间房产挂牌申请,相关房产委托上海联交所通过挂牌方式转让。截至7月2日、7月3日,上述房产挂牌期满,却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延长期限后,在 8月13日、8月14日,公司依旧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公司由此再次向上海联交所提交了房产挂牌申请,挂牌自8月21日至9月18日。
改善业绩迫在眉睫,记者梳理后发现,除了卖楼,年内海正药业还拟出售全资子公司海正博锐控制权以及参股子公司导明医药的部分股权。海正博锐成立于2019年1月,是一家主营恶性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药物的创新生物药企业。而导明医药是一家致力于原创新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科技型创新公司。这两家公司前景均好,但海正药业急于处理。
对于企业频频售卖资产的举动,国内某高校经济研究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海正药业虽然是一家老牌企业,但受近年国家扶持新兴医药企业的政策影响,其生存压力骤然增加,原有的行业优势或许所剩无几。仅依据其当前的年报数据和公告消息判断,其当前资金可能承压。
负债高举
海正药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的综合药企,主营的制剂方向有抗肿瘤、抗感染、骨科、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领域,曾经是国内一线药企。
2000年上市后,企业曾连续多年保持营收净利双双增长。2014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但在2015年以后急转直下, 2018年更是巨亏4.92亿元。同时,海正药业近些年资产负债率持续增长,最近3年均超过60%。
具体来看,海正药业债务以有息负债(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之和计)为主,其从2010年的不足20亿元持续增长至2017年102.39亿元的顶峰。截至今年上半年,负债依然高达94.45亿元,占净资产比重134%,其中超六成是短期负债。
业内人士认为,负债高是因为近年来海正药业投入多个建设项目。从2014年前的10余个项目增加到最近3年超过20多个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系金融机构贷款,短债长投风险突出。以上问题导致公司在建工程持续膨胀,2017年底高达53.32亿元的顶峰,今年上半年降至45.53亿元,但占总资产的比重依然高达20%。
“成也辉瑞,败也辉瑞”,说的正是海正药业业绩大幅跳水的原因。2016年关于辉瑞撤资的消息不断传出,海正药业也因此多次受到监管机构问询关注。最终,2017年11月辉瑞将海正辉瑞49%的股权转让高瓴资本方面。与辉瑞分手后,海正辉瑞更名为翰晖制药,但在去年营收下滑,明星药销售大幅下降,进一步拖累了海正药业的业绩。
此外,除了特治星,海正药业多个核心成品药销量下滑明显。根据2018年年报,其列出的13个核心产品中有5个销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17年列出的10个核心产品中有6个产品销量出现下降。恩拉霉素、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产品销量更是连续下降。更让人忧心的是,该公司销售费用增长非常快,其去年销售费用高达25.14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近28%。
药品难卖
在成品药销量下滑之余,原料药出口又出了问题。
据悉,海正药业在今年7月30日发布公告称,欧盟药品管理局(EMA)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司台州工厂的《GMP不符合声明》。由于被出具GMP不符合的声明,海正药业台州工厂的原料药被建议不被授予任何新的/正在进行的销售许可或变更申请。海正药业表示,本次《GMP不符合声明》可能对公司台州工厂生产并拟销往欧盟市场的产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8年报中提及, 企业80%的原料药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以外销和合同定制生产两大模式为主,销售市场以欧美规范药政市场为主。而2018年原料药销售收入15.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79%。这是由于公司尚未收到欧盟官方检查后对公司产品的解禁书,导致公司原料药销售承压,药政市场销售明显下降。
对此,海正药业在年报中表示,“将努力恢复相关海外市场和客户,继续扩大因FDA和欧盟问题搁置的市场释放,深入挖掘现有市场和客户的潜力,积极开拓非药政市场。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原料药及CMO市场,利用海正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优势、生产规模的优势,争取在集采的大形势下实现突破。”
对于企业的未来,海正药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拥有瀚晖和百盈等销售平台,具有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的优势以及较多的科室覆盖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均有助于公司捕捉国家正在开展的新一轮集采机会。公司新一届管理层致力于通过聚焦瘦身优化等措施,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