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有着几千年种植历史的传统农作物,从最初的主要口粮,到优质饲料,再到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新材料、化工、轻工、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已经成为价值极高的工业资源。
绥化对玉米产业发展下了很大功夫,不仅研究的很深,而且实践上也走得很远,从生产到加工、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从品质到品牌,从牵动力到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力都有一整套想法。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在致辞中说,各位学界精英和工商界翘楚汇聚一堂,碰撞思想与智慧、分享知识与经验、畅叙友情与心声、共话发展与合作。对于绥化来说,既是一次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层次的重大机遇,也是展示玉米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平台。绥化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高峰值达到300亿斤。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绥化“第一支柱产业”的“领军者”。
绥化市长张子林在主旨演讲《把握产业脉动共赴玉米之约》中说,百年绥化,因农而生、向工而强。1999年山东诸城兴贸的龙凤玉米投产,开创了绥化玉米加工的先河。20年间,绥化经历了加工能力从10万吨到目前近千万吨的沧桑巨变。一批批重量级企业纷至沓来,经历了产品从产业链低端的寥寥几种到如今的上百种,世界玉米产业链的顶端开始有了绥化的身影。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首席科学家兼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院士以《依托龙江农业资源,建立和延伸粮食产业链和价值链》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说,玉米深加工就是将玉米籽粒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以达到物尽其用、科学应用之目的。玉米是农产品转向工业原料的最大品种。因此说到玉米,除了农业思维,还需要工业思维、商品思维来看玉米。纵向发展,贯穿玉米种植到加工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过程。从横向发展,围绕玉米贸易供应的政治、经济、农业、工业、军事等领域的供给、科研、产业等,成为主要农业国的国家战略。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研究员石维忱以《创新引领生物发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演讲主题,他说,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生物发酵产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拓展产业链条、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改变了原先产品较单一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多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盈利水平。以创新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和高端化战略,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提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实现产业新的发展。
对话会上,还举行了绥化鲜食玉米标准发布仪式。
绥化素有“北国大粮仓”之称,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又是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180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7%。作为全国玉米主产区,2009—2016年产量连续八年超过八百万吨,玉米产量稳步提升,持续位居全省首位,是全国玉米产量大市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选育出“绥玉”号玉米品种29个,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近1亿亩;绥玉7号,首先在垦区大面积推广,向周边早熟区域迅速扩大,并推广到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适应区;绥玉10号,连续7年被推荐为黑龙江省主栽品种……这些品种丰产性好、淀粉(2304, -20.00,-0.86%)含量高、品质优,适合作为加工玉米、食用玉米和饲料玉米,在省内大面积种植,极大地促进了绥化乃至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发展。
依托玉米原料基础优势,绥化深入调整玉米加工业结构,呈现“三个优化”的良好态势。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加工产品由酒精、淀粉扩大到赖氨酸、谷氨酸钠、麦芽糊精、食用油、变性淀粉等5大系列30多个品种,延伸到20多种生物活性高分子中下游产品。加工原料从以玉米为主扩大到玉米芯、秸秆综合利用,由食品、饲料等初加工延伸到医药、精细化工、能源等深加工领域。
随着全市玉米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条持续延伸,绥化已初步形成了“种植业基础稳固、加工业初具规模、流通业势头良好”的玉米产业体系。到2025年,绥化市将努力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玉米产业强市,玉米产业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行列,产业链竞争力、供应链支配力和价值链影响力大幅提升。
绥化市市长张子林表示,下一步,通过现代玉米产业加工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更加完善,生产格局的更加优化,绥化将建成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壮大一批特色突出、链式发展、有行业影响力的玉米加工和流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服务品牌。逐步将绥化打造成全国优质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亚洲新兴玉米精深加工中心和中国北方玉米物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