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凯赛生物冲刺科创板IPO,或成国内合成生物产业化第一股

   日期:2019-12-12     来源:资本邦    浏览:1354    评论:0    
核心提示:凯赛生物是目前第一家申请科创板IPO上市的合成生物产业化公司。该公司更是首家实现生物制造替代化工制造成为材料原料的主导供应商。
  
  12月10日,资本邦获悉,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赛生物”)的科创板IPO申请已被上交所受理。

1

  招股书透露,凯赛生物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低于41,668,198股,预计募资46.99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包括: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等项目。

2

  按照凯赛生物募资额46.99亿元及最高发行股份数量4166.81万股来估算,该公司募资平均发行股票价格是112.77元/股。如果凯赛生物如期完成此次发行,而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IPO首发价最高的公司是昊海生科89.23元/股。照此估算,凯赛生物如愿募资后,市值预计超46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凯赛生物是目前第一家申请科创板IPO上市的合成生物产业化公司。该公司更是首家实现生物制造替代化工制造成为材料原料的主导供应商,历经19年从“概念—团队组建—资金募集—科学技术突破—产业化实施—产品应用开发—市场开拓”的商业化全过程。可以说,凯赛生物的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在合成生物学这样崭新的学科中领先全球。

或成国内合成生物产业化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凯赛生物创始人为刘修才,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资本邦了解到,刘修才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后供职于美国十大药企山度士公司任药物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同时也是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创始人及首届会长。1995年,刘修才回国后负责“维生素C”的科技攻关项目,奠定了中国维生素C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1997年,刘修才创办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3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目前还没有列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凯赛生物选择了与之最为接近的化学纤维制造下设子类别中的生物基材料制造。这也是该细分行业首家科创板申请上市公司。

  资本邦了解到,凯赛生物专注研发和实践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是全球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利用生物技术大规模实施绿色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聚酯酰胺多项革命性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 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酰胺,亦可作为香料、热熔胶、润滑油、涂料等合成原料。目前,公司围绕聚酰胺产业链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公司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前9个月,凯赛生物营收分别为9.29亿元、13.68亿元、17.86亿元、15.8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3.37亿元、4.68亿元,3.73亿元。报告期内生物法长链二元酸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19%、99.23%、97.97%和98.35%。

4

5

  凯赛生物表示,基于公司2017、2018 年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7 亿元、4.68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3.16 亿元、4.36 亿),并结合报告期内的外部股权融资情况、可比公司市场估值情况,公司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1.2 条款的第一项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合成生物领域产业化的成功案例

  作为早期回国创业的生物化学学者,刘修才于1995年就将目光放在了当时全球还是空白的合成生物产业。

  合成生物技术是综合了科学与工程的一项崭新的生物技术,借助生命体高效的代谢系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生命体以设计合成,使得在生物体内定向、高效组装物质和材料逐步成为可能,该技术应用于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2004年美国MIT出版的《技术评论》把合成生物学选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据SYNBIOBETA数据,过去10年,合成生物行业的融资金额超过123亿美元。仅仅过去一年,就有98家合成生物公司筹集了合计38亿美元资金;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4亿美元。

  然而,在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合成生物产业仍存在产业化难题。据悉,生物制造涉及基因改造、基因筛选、微生物发酵、提取、生物纯化,聚合高分子材料等诸多复杂技术,需要应用到分子生物学、发酵过程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而底层技术的突破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凯赛生物将独家研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技术解决了生物法制造长链二元酸产业化的难题,并将生物法制造成本降低到可与化学制造法相匹敌的程度,而产品毛利率则远高于普通化工法。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首个使用生物法产品取代石油化学法产品的商业成功案例。

  据资本邦了解到,凯赛生物是目前该赛道上唯一一个已经实现从概念到团队组建、资金募集、技术突破、产品应用开发、产业化、市场开拓等全链条跑通的生物制造企业。招股书披露,凯赛生物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于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生物基戊二胺(目前阶段以内部使用为主,作为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生产单体;部分提供给下游客户进行应用开发)和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已完成中试,乌苏工厂的大规模产线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该等产品规模化生产有望解决国内双单体聚酰胺行业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的瓶颈难题,为市场、客户提供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生物制造”新材料。

  这得益于凯赛生物过去近二十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自成立起,公司坚持研发驱动战略,在生物制造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实践两大层面持续研发开拓,注重研发与市场的结合、研发与生产的结合,以市场有效需求引领技术研发的方向。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为通过不断研发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将技术优势不断向生产力转移。

  过去20年,凯赛生物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积累了大量研发成果,并且在产业化试错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有效降低后续研发成本。

  招股书显示,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和2019年1-9月,凯赛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3752.41万元、6107.90万元、9120.79 万元和7110.6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04%、4.47%、5.11%和 4.48%,占比较为稳定。同时,公司建立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研发队伍,在分子生物、化学、聚合、材料应用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合计206人,占公司总员工数1330人的15.04%。

  凯赛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旗下设有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的研发团队,并拥有上百项专利。目前公司拥有以下行业领先的先进性技术,包括: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构建高效工程菌,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微生物高效转化技术,生物转化/发酵体系的分离纯化技术和聚合工艺及其下游应用开发技术等。

6

  资本邦从凯赛生物招股书看到,公司产品覆盖聚酰胺全产业链,包括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戊二胺,围绕该产业链,具体规划如下:

  (1)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战略。公司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生产布局,扩充生物法二元酸品种,陆续开发包括九碳、十碳、十八碳以上二元酸产品,并配合下游客户开拓相关产品应用。

  (2)生物基戊二胺战略。公司通过不断研发积累生物基戊二胺产品迭代性技术工艺升级,并计划进一步将相关技术投入应用与生产,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3)生物基聚酰胺战略。结合公司自有二元酸与二元胺单体,通过有机组合可以合成一系列生物基聚酰胺 5X 产品并具有与传统产品接近的性能,例如聚酰胺 56 产品性能接近通用型聚酰胺 66,戊二胺与长链二元酸(十六碳以上)聚合得到的长链聚酰胺产品具有接近聚酰胺 11、12 的低温柔韧性能。公司将扩充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线,打造完整的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平台。

  此外,在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基础上,凯赛生物将进一步向下游聚酯酰胺PETA延伸,公司筹划与下游客户合作构建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园,通过不断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布局,并持续关注行业整合升级机会,使公司在行业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凯赛生物进一步强调,公司持续关注生物基产品应用开发升级,积极拓展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种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下游行业合作,开发新应用领域。“公司凭借生物基戊二胺独特优势,将打造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平台,并将进一步聚焦其材料改性、纺织等应用开发领域。”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