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雁在指导工人调整发酵罐温度。
4月27日一早,爬过120级铁梯,51岁的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发酵车间主任张洪雁来到他的工作间,这里有20多米、约6层楼高。
这个工作间就在巨大的发酵罐旁边。整个公司有18个大型的发酵罐、10个菌种罐。张洪雁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对发酵罐里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处理异常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稳定,生产出最多最好的柠檬酸。
“从原料处理到菌种发酵,涉及的工序非常多。生化过程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受外部条件影响比较大,难点就是保持各个工序的工艺指标稳定。”张洪雁说,温度的确定是一个难关。要求及时取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态、菌丝的长短,由此判断问题、调整温度。为此,他每天要取样观察几十次。
“一个大罐就有上百吨粮食,决不能有任何闪失。”张洪雁说。30多年的发酵工作,他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根据菌种的形态、菌丝的长短及时准确地调节温度风量,达到最佳生产状态。
在张洪雁的带领下,泰禾生化的发酵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年产15万吨柠檬酸,主要出口欧盟,年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
从19岁入厂,2003年随企业改制进入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张洪雁一直在发酵车间工作。现在除了常规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车间的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
为节约粮耗,张洪雁带领实施了玉米渣二次调浆回收糖的技改项目。试验过程中,由于是拼凑设备,好多设备不匹配,但他克服重重困难,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完成第一期技改并最终取得成功,粮耗大幅度下降。有了第一期的经验,二期改造一举成功,同时还对玉米渣破碎设备、输送设备都做了大量改进,提高了效率。
公司曾经蒸汽用量很高,为了节能降耗,张洪雁又和员工们在余热回收、热水综合平衡利用方面进行了技改,使每吨产品降低汽耗0.3吨。目前他正在做发酵搅拌节能改造,已经进行了多次改进试验。
在车间,工人们正在学习《柠檬酸最新发酵技术》。前几天,张洪雁从网上看到这本新出版的专业书,便安排车间购买了5本,并组织员工们学习。
张洪雁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乐于学习钻研新知识、新技能。高中毕业的他,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很早就通过函授进修了山东大学的微生物发酵专业。
他还善于跟老职工学习,跟科班出身的员工学习,不断拓展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张洪雁也不断挑战自己,自学了化工原理、化工计算,掌握了整个的工艺流程,也因此逐渐学会了工艺设计。他除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还学会了CAD制图技术,公司的技改项目都是由他用CAD画出草图。去年,公司派他到华东理工大学学习培训发酵智能化控制技术,现在他正逐渐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
多年来,张洪雁共有6项专利技术,今年又上报了一个发酵技术改进方面的专利。由于出色的工艺水平,他曾被评为原莱芜市二级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