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生物燃料第一股龙力生物退市 股价已不足3毛钱

   日期:2020-07-14     来源:坏的结果 新浪财经    浏览:1393    评论:0    
核心提示:2011年,龙力生物(现“龙力退”)以近乎完美的循环经济概念登陆A股市场;2020年7月14日,这家曾经顶着“生物燃料第一股”光环的明星企业,迎来了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天。
  

今天是龙力退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其股价已不足3毛钱。

2011年,龙力生物(现“龙力退”)以近乎完美的循环经济概念登陆A股市场;2020年7月14日,这家曾经顶着“生物燃料第一股”光环的明星企业,迎来了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天。

龙力生物周k线图

1

来源:Wind

近乎完美的“循环经济”概念

龙力生物成立于2001年6月,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初入资本市场,龙力生物带给投资者的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循环经济概念——对玉米全株利用、吃干榨净。

利用玉米芯秸秆中的半纤维素成分,制取低聚木糖、木糖醇、食品级木糖、阿拉伯糖等功能糖产品;对提取功能糖后的废渣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其中的纤维素,生产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可加入汽油中,作为一种优良的燃料品质改善剂和增氧剂;进一步提取玉米芯废渣中的木质素成分,生产新型绿色高分子材料木质素,可作为绿色保温隔热材料、染料分散剂、橡胶助剂等的重要原料。

2

图片来自公司官网

支撑公司这一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有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中“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的产业化”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木质纤维生物质多级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龙力生物上市后,以其独特的循环经济模式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不少机构投资者蜂拥而至。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公司机构持股比例分别达到36.31%、49.94%和26.74%。

然而公司业绩一直乏善可陈,机构逐步撤离。为改善盈利情况,公司2015年斥资10亿元收购互联网营销公司。

但好光景只过了两年。在2017年三季度末账面货币资金仍有9.3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却在2017年12月因一笔1.37亿元的债务违约引爆债务危机;随后公司超10亿元违规担保被揪出,公司资金链因此断裂,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大量债务无法按时偿还,涉诉案件百余起,其在多家银行的多个账户和公司厂房、土地等资产被查封冻结。

从财务状况来看,公司已处于破产境地。

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亏损额分别达到34.86亿元、28.08亿元和8.13亿元,3年合计亏损额达到71.07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净资产为-40.47亿元,净营运资金-46.45亿元。审计机构也连续3年对公司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龙力生物近5年财务简表(单位:万元)

3

数据来源:Wind

曾通过推进破产重整自救

中证君了解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公司曾通过推进破产重整自救,终因债务负担过重,而公司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太少,未获得债权人的认可,破产重整的努力失败,公司最终走向退市。

5月22日,龙力生物收到深交所作出的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6月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公司表示,仍将采取包括继续发展主营业务、维持核心业务生产能力、提升治理水平、寻求新的债务重组方案等措施,争取使公司重获新生。

从公司官方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来看,公司经营工作仍在推进,比如在疫情暴发后,公司积极发挥自身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在优势,快速改造车间,调整生产工艺,短时间内增加了一条消毒用酒精生产线,75%酒精消毒液产品上市。日前,公司还与修正集团合作进军大健康产业。

退市未了局

龙力生物宣告退市,但有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第一,公司立案调查尚未有结论。2018年1月11日,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公司就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尽管立案调查结论尚未出炉,但4月24日,证监会网站公布了4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其中,龙力生物因系统性造假突出,被点名列入典型案例。证监会表示,经查,龙力生物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为虚增公司利润,定期通过删改财务核算账套实施造假。

第二,公司巨额资金去向何方。龙力生物在问题爆发之前一直风平浪静,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债务危机,不仅上市公司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上市公司实控人股权也因债务问题遭冻结,上市公司和实控人巨额资金流向何方,一直是个谜。

第三,如何全面追责,如何补偿投资者。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持“零容忍”的执法态度,建立了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等各个层面构成的立体追责体系,并积极推动对相关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一案多查。立案调查结论一旦揭晓,公司、券商、审计机构等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投资者损失如何补偿,都值得关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