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华东理工王勇研究组通过体内自组装酶反应器提高黄芩素和野黄芩素的生物合成

   日期:2021-05-06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浏览:5006    评论:0    
核心提示:2021年4月21日,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和华东理工大学任宇红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Improve the Biosynthesis of Baicalein and Scutellarein via Manufacturing Self-Assembly Enzyme Reactor In Vivo”。该研究不仅将大肠杆菌合成黄芩素的效率提升了数倍,还首次实现了从葡萄糖到黄芩素的从头合成。
  
  2021年4月21日,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和华东理工大学任宇红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Improve the Biosynthesis of Baicalein and Scutellarein via Manufacturing Self-Assembly Enzyme Reactor In Vivo”。该研究不仅将大肠杆菌合成黄芩素的效率提升了数倍,还首次实现了从葡萄糖到黄芩素的从头合成。

  黄芩素(Baicalein)和野黄芩素(Scutellarein)是结构相似的两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前者主要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中药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获得,而后者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灯盏花(Erigeron karvinskianus)中。这两种化合物均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有望开发成新型药物造福人类,但其在植物中的天然含量较少,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获得高纯度化合物是目前研究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高效定向合成和规模化制备,是解决上述困难的有效途径。2018年,王勇研究组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上首次报道了利用大肠杆菌合成黄芩素和野黄芩素的可行性,但是产量较低。这也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生物学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针对这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RtPAL)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 Pc4CL)开发了一种顺序自组装酶反应器,利用相互作用的蛋白对(PDZ和PDZ ligand)将RtPAL和Pc4CL进行双酶自组装,从而提高中间产物的转化率。这一策略有效地减少了中间体的积累并消除了合成路径的瓶颈。通过该策略,黄芩素的摇瓶产量从21.6 mg/L提高到了143.5 mg/L,提升了6.6倍。同时野黄芩素的产量也提高了1.4倍(从84.3至120.4 mg/L)。通过发酵罐的补料分批培养,该策略的工程菌株能够分别产生271.6 mg/L黄芩素和288.9 mg/L野黄芩素。此外,该工作还首次实现了直接从葡萄糖合成黄芩素,并且该菌株能够通过分批补料发酵产生214.1 mg/L的黄芩素。该酶组装系统具有几个潜在的优点:(I)增加底物的局部浓度;(II)减少中间体的传递时间;(III)规避不利的酶反应动力学;(IV)增加代谢通量。这项工作为异源体系中复杂天然产物的优化合成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博士生计东尼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中科院先导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synbio.0c00606

1

通过体内自组装酶反应器提高黄芩素和野黄芩素的生物合成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