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江门不断推动院士团队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给“卡脖子”问题开“良方”

   日期:2021-11-19     来源:江门新闻网    浏览:528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公司已生产多种产品,主要包括三磷酸腺苷二钠、胞磷胆碱钠、胞磷胆碱、三磷酸胞苷二钠、N-乙酰神经氨酸(燕窝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对甲苯磺酸二硫酸腺苷蛋氨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谷胱甘肽等,销售遍及全国以及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产品三磷酸腺苷二钠、三磷酸胞苷二钠、聚胞苷酸、胞磷胆碱钠更是先后被誉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但刘桂祯坦言,公司此前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原料成本问题更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牵牛生化生产车间。

  

  走进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检测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磷脂类大健康产品进行检测。据介绍,这个产品是由牵牛生化和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跟传统工艺相比,它更加环保,而且成本更低,目前已达到产业化条件,将来可以应用在保健食品领域。

  作为著名的院士之乡,江门不断推动院士团队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依托院士团队的“良方妙招”,江门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其综合竞争力也进一步提高。2017年,开平市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建立生物催化技术院士科创平台。该平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生物催化技术高效合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

  “院士团队按计划8次进站开展研究工作,院士团队进站工作时间累计达到12个月。通过院士科创平台的建设,院士团队对我们企业研发团队开展了17次技术指导,期间通过积极的技术交流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培养了技术人才,使企业自主的生物催化技术平台建设获得可喜进展,更帮企业进一步巩固了核心竞争力。”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桂祯开心地说。

  文/图 陈敏锐

  解决原料“卡脖子”问题

  提升产品竞争力

  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原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其前身——开平凯利生化制品厂创办于1992年,由中科院直接指导创建,2001年改制并更名为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经异地改造后,牵牛生化于2004年迁入按国家GMP标准规划设计、占地12万余平方米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该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研究,拥有成熟的基因工程发酵、蛋白提纯、酶固定化及生物催化等技术平台,成功与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研发项目。实验中心和生产中心拥有先进的生物发酵、提取、纯化等系统的设备,精湛的生产工艺,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

  身处生物医疗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是企业在商海中成功突围的关键。“目前公司已生产多种产品,主要包括三磷酸腺苷二钠、胞磷胆碱钠、胞磷胆碱、三磷酸胞苷二钠、N-乙酰神经氨酸(燕窝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对甲苯磺酸二硫酸腺苷蛋氨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谷胱甘肽等,销售遍及全国以及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产品三磷酸腺苷二钠、三磷酸胞苷二钠、聚胞苷酸、胞磷胆碱钠更是先后被誉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但刘桂祯坦言,公司此前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原料成本问题更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原来,2017年初,该企业的核苷酸类原料药包括胞磷胆碱钠等主要产品的起始物料市场供应紧张,供应商上调了起始物料的价格,导致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使牵牛生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为下降。

  “但是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公司的生产工艺得到改进,从而解决了原料的‘卡脖子’问题,产品的成本也得到了控制。”说起公司的院士科创平台,刘桂祯赞不绝口。据介绍,针对原料问题,院士团队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将产品的起始物料前推,延长了生产线,解决了原料供应的“卡脖子”问题,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更是较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合作持续进行

  以更高视角助力企业把握方向

  “我们跟院士这边工作有一个默契的交接,他们做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我们做酶工程的产业化,所以我们连接得非常好。院士团队对我们的工艺改进帮助很大,也产生了很大效益。现已完成产业化的产品有四五个,包括多巴胺、环磷腺苷,还有磷脂类化合物和手性化合物。”刘桂祯说。

  通过引进院士团队在生物催化方面的技术,牵牛生化实现了磷脂酰丝氨酸、甘油磷酸胆碱等系列磷脂类大健康产品的低成本、高效合成,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不仅巩固了牵牛生化在生物催化合成药品、保健食品原料领域的技术优势,而且为企业培养了更多专业型技术人才,强化了江门市在大健康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为本地培养了一支以生物催化为基础的大健康产品制造科研团队。

  “院士科创平台的研究成果还包括生物转化法合成γ-氨基丁酸,生物转化法合成哌啶甲酸、生物转化法合成D-赖氨酸、生物法合成β-丙氨酸、生物催化法合成多巴胺和生物催化法合成环磷腺苷等项目现已在公司有序地进行产业化转化应用,目前新品车间正在建设,计划在两年内上述品种逐渐上市销售。”刘桂祯说。

  两年的院士科创平台建设期虽然过去了,但牵牛生化与院士工作团队的合作仍在进行。据介绍,通过院士科创平台,牵牛生化跟省内一些研究酶工程的大专院校建立了良性互动,还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申报了广东省绿色制造项目。

  “院士团队和高校团队拥有更高的视角,可以帮助企业正确把握研究方向。绿色制造我们有两个方向,一是手性化合物和中间体这方面;二是日化品,日常化学品的生物制造。另外,我们也准备做一些mRNA疫苗的原辅材料,包括酶跟原料,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刘桂祯坦言,未来的几年里,牵牛生化将继续与院士工作团队、高校等进行合作,在功能生化原料、手性药物与中间体的酶法制备及mRNA的原料(包括酶与前提物质)制备上进一步加强对接交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