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从化工产业向生物医药转型
走进润德生物大门,左手方可以看到一个栽有荷花水塘,正对着大门有两个厂房,白墙上写着“企业精神”和“企业核心价值观”。走进工程技术中心,迎宾墙、楼梯拐角处有不少画着荷花的国画。
据介绍,卢伟2007年创立了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丙二醇、碳酸二甲酯、碳酸丙烯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碳酸二甲酯行业的阶段性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德普化工作为碳酸二甲酯行业也深受影响。
“在美国,氨糖是属于日用品般的存在,需求量巨大。”谈起与氨糖的结缘,卢伟回忆道,2010年初到美国出差考察时,发现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氨糖系列的保健品,作为一种关节软骨的营养补充,氨糖用于预防和治疗骨关节炎已有很长的历史。
卢伟介绍,目前全球饱受关节炎折磨的患者数量已高达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6人中就有1人患关节炎,而在中国,关节炎患者已达1亿以上,发病率约13%,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
寻求转型的卢伟捕捉到这一商机。随后通过多种模式考察、专家交流,最后敲定氨糖作为企业从化工产业向生物医药转型的切入点。
自主创新,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糖生产商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糖生产商,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这背后是经历了多年的探索,投入大量经费,不断试验和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中获得提升,最终成功打造了自身的优势。”
卢伟回忆,从2010年6月,启动生物发酵法生产氨糖的研发和实验,2014年正式成立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发酵法生产氨糖技术成功达产,2017年产能达到2000吨,2020年年产1万吨生物发酵法氨糖生产线达产运行,市场占有率首位。
“一路走来,最艰难的是2015年至2017年那段时间,这阶段是氨糖试生产的阶段,每天投入十五六万,却产不出好产品,整个试生产阶段投入资金过亿元。”卢伟介绍,试生产阶段资金压力很大,一个是将德普化工的利润投入到润德生物,在一个是举债增加银行贷款,那期间压力非常大,睡不好,头发也白了不少。
“发酵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此法不受季节影响,生产周期短、强度高,环境压力小,原料来源安全,产品无异味,不产生过敏反应,并且延伸了玉米农产品的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卢伟说,当时比较流行氨糖的生产方法是虾蟹壳化学水解法,但生产1吨氨基葡萄糖需要40吨虾蟹壳,产生600至800吨废酸碱,高污染、高能耗、原料来源不稳定,且容易产生过敏反应等缺点。目前润德生物的生物发酵法生产氨糖项目,颠覆传统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技术扎根,强化引领世界氨糖生产技术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是提升产业链水平,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世界级科技型领军企业的关键。”
在卢伟认为,润德生物要进一步投资进行技改扩产,加大研发投入,在稳坐氨糖原料供应商头把交椅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氨糖产业链,由原料向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终端产品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引领世界氨糖生产技术,注重技术扎根,与国内外多所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行业内顶级专家,围绕氨糖核心技术开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以及产业链延伸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据介绍,公司建有中国轻工业首批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专项技术中心、山东省氨基糖类绿色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行业公共实训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同时还承担着国家、省市项目36项,主要包括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并且以第一起草单位申请制定的氨糖2项行业标准,发酵行业智能制造2项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5项团体标准获行业协会立项。
卢伟介绍,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在氨糖应用端的开发和应用,将公司的优质原料向新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包括医药行业进行推广,延长氨糖产业链,由原料供应走向终端发展。届时,公司将形成销售收入100亿以上、利税20亿以上的规模,带动1000人以上的就业。
离开润德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看着水池里的荷花,不由得想起《爱莲说》中的发问:“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相信在卢伟的践行下,“同予者”也会愈来愈多,一同见证润德生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