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国内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现状与展望

   日期:2017-01-01     来源:兰璟生物    浏览:339    评论:0    
核心提示:从短期来看,由于国内市场仍然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仍然是靠投浆量推动,血浆资源的增长直接决定了产量、销量的增加。 2015 年新获批接近 40 个浆站,浆站总数与 2014 年相比增长 24%,这些新获批的浆站将在 3 年左右达到采浆高峰期,再加上原有浆站每年10%左右的内生增长,即 便不考虑更多新浆站获批,预计2016-2018 年期间采浆量也将保持18%的复合增速。
  

 

 

▲ 作者 |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郁刚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主要由血浆站划定的区域居民提供,采用生物学工艺 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方法将人的血液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品, 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制品、特殊蛋白及因子,纤维蛋白黏 合剂等五大类。血液制品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工艺及质量标准高、受到国家 、多学科知识结合度高、所需投入大、具有高风险的特性。

 

 

一、国内外血液制品市场现状

 

从发展历程来看,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市场化比较充分,血液制品的价格和供给均由市场需求决定;而国内血液制品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主要由政府主导。总体来看,国际血液制品集中度非常高,呈寡头垄断,市场供需较为平衡,市场增长主要靠新产品和新适应证的推出。以出厂价计算,2015 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为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4.6%,与全球医药市场增速基本持平。从市场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到 415 亿元;其中 CSL Behring(贝林)、Baxter(百特)和 Grifola(基立福)等 3 家企业占据了近 70%的市场份额,基本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并且未来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以市场终端销售价计算,我国的血液制品市场规模从 2009 年的 52 亿元增长 到 2014 年的 163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25.6%。MRB 预测 2014-2019 年期间仍将保持 1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9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00 亿元。国内 2001 年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而不断推出的各种行业政策限制了小企业的发展,生产资源不断向大企业集中,预计也将出现国外那样强者恒强的局面。

 

▲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

 

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将受到政策、血浆资源拥有量和血浆综合利用率的影响。

 

 

1
政策

 

血液制品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血浆采集过程与血浆站设立,血液制品生产管 理,上市审批与定价、批签发等,行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血液制品行业 的政策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生产企业不再增加。2001 年,,不再 新批血制品生产企业,截至 2015 年 3 月 31 日,全国约有28 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其中 25 家的 GMP 证书仍在有效期内;

 

②新增浆站的企业资质要求高。2008 年出台《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新设浆站的企业不得少于 6 个品种(承担计划免疫的企业不少于 5 个),且同时包含 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三大类,目前超一半血制品企业不满足要求。

 

 ③大部分血制品不允许进口。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的安全性要求,我国对血液制品进口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1985 年规定除人血白蛋白之外,禁止其他血液产品进口。2002 年,禁止从疯牛病疫情国家进口人血白蛋白。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制造凝血因子类产品能力有限,而市场需求非常高,国家分别在 2007 年11月允许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2008年批准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α。

 

 

2
浆源

 

由于浆站是“一对一”给血液制品公司提供血浆,浆站就是企业制造的原料基础。我国对单采血浆站设立和管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浆站是“一对一”给血液制品公司提供血浆

 

①单采血浆站设立符合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在一个采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批准,报国家卫生计生部门备案; 

 

②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企业设立。2006 年,我国颁布的《关于单采血浆站转 制的工作方案》规定:原卫生管理部门的采血浆站转让给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 管办分离,血浆站实行 GMP 认证,企业对血浆站负全部责任; 

 

③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注册的血液制品品种不少于 6 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 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 5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制品。 然而可喜的是,我们观察到大多数省对浆站审批的态度明显转暖。根据各省卫 计委的数据,2015 年全国新批浆站数量接近 40 家,与往年新批不到 10 家浆站相 比出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部分省份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如重庆首次 在国内批准设立浆站分站,2015 年华兰生物在重庆一次性就获批 6 个分站;2015 年广东省新批接近 20 个浆站,而且将采浆人群从户籍人口扩大到持有居住证的人 群。广东和重庆的做法对其他各省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未来如果能复制到其他省 市,浆站数量将大幅度增加,采浆量有望实现井喷式高增长。

 

 

3
血浆综合利用率

 

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血浆综合利用率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差距较大,国外 血液制品厂家一般可从血浆中分离 15 种以上血液制品,最高可以分离 22 个品种, 但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最多可以分离 11 个品种,一般企业可以分离 3、4 个左右 的品种,最少只能分离 2 个品种,主要还是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 产出量很少,国内人血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产值占总产值份额分别为 50%、42%、8%;而国外同类数值分别为 25%,25%,50%,真正高附加值产品凝血因子类 在国内多被浪费了。造成本来就紧缺的血浆原料没有发挥最大的产能贡献;中国血液制品企业急需要通过资产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要加速新品研发,提升血浆 综合利用水平,减少血浆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二、展望未来:消费结构将会调整,价格逐步走向市场化 

 

 

 

 

1、国内外血液制品消费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的消费结构与国外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国内人血白蛋白的消费占血液制品市场的一半以上,而在国外使用最多的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 类产品,人血白蛋白占比相对较小。虽然近几年国内使用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 产品占比有所增加,但还未能撼动人血白蛋白一家独大的局面,造成这种与国外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是以下几点:

 

①国内外医疗水平的差异:目前国内对血液制品使用的范围还比较窄,还局限于传统的使用范围,有很多适应证还没有完全覆盖。而国外血液制品的使用范围更 广,尤其是在凝血障碍类疾病的治疗上,比国内完备,所以凝血因子类产品使用比 国内要多得多。

 

②国内外血浆分离技术的差距:目前国外大型企业能够生产近 20 种血液制品相关产品,而国内企业最大的二家上海莱士、华兰生物也仅能够生产 10 种左右,由于国外血液制品的进口受到了严格限制,所以国内产品种类有限,产品种类的差异 也决定了国内外消费结构的差异。

 

国内外产品价格存在差异:目前除了人血白蛋白的价格是国际低于国内,其他产品比如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国际价格都远远高于国内,虽然国家在 2015 年 6 月放开了血液制品价格限制,一些小产品涨幅惊人,这只是血液制品价格回归正常而已,还是与国外的这些凝血因子类、纤维蛋白类产品的价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 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外市场结构的差异。

 

▲ 血液制品生产车间

 

由于产品结构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医疗水平以及工业水平的差距导致的,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医疗和血液制品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消费结构必然向国外靠拢, 未来国内血液制品发展的重点会是在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上。

 

在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方面,我国的使用情况较国外有巨大的差距。免疫球蛋白我国使用量仅为 3g/ 千人,而美国的使用量为 108g/ 千人。对于凝血因子的使用,血友病的治疗国际标准基本已经能够做到预防治疗,即定期定量注射凝血因子,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国内尚不能做到按需治疗,当血友病患者出血 不止的时候,还无法保证能够及时的注射凝血因子来止血,导致我国成年血友病人 致残率几乎 100%。

 

 

 

 

 

2、走在行业的前沿:未来新的产品和适应证

 

后续潜力品种分离提取的开发和研发将关系到国内各血液制品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目前重点是仿制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但最终核心也仍然是研发能力和 新产品。

 

①产业拓展转型

可以肯定地说:血液制品作为生物医药分支,未来的前景也必然在现代生物技术上,产业的拓展和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传统的血液制品是从人血液中提取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而现在生物制品 (包含血液制品)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扩大,突破了原来的范畴,涉及到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

 

国际血液制品巨头正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和重组,传统血浆浓缩物提取产业基本保持现状,不再巨资投入,而是把更多资源、资金整合到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 疫苗产业以及工程抗体类药物方面。

 

由于人血白蛋白作为疫苗的培养基成分,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也注定了血液制品与疫苗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华兰生物早已经介入了疫苗产业,而天坛生物本身就生产疫苗。

 

 

▲ 上海莱士人血白蛋白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领域的沃森生物收购血液制品企业大安生物,则也印证了 产业的相互融合的趋势,但似乎又好像预示着疫苗与血液行业之间的“围城”趋势。

 

同样,国内血液制品企业也在向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深入,广东双林和第二军医大学共同合作研究历时十年,成功研制出猪肺表面活性 物质——国产固尔苏(国家一类新药)现已通过二期临床。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血液制品产业的拓展和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不管如何拓展和融合,必须定位于整个产业(血液制品、疫苗)的高端。

 

②前沿新产品

 

A、长效凝血因子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是长效人凝血因子的研发。普通人凝血因子在人体内代谢的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患者需要每周注射人凝血因子以维持体 内因子水平。而人血白蛋白在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以人血 白蛋白为载体,将人凝血因子结合在上面,以延长凝血因子的代谢周期,使病人的 - 72 - 注射频率降低,增强病人的依从性。

 

国外:2012 年 7 月 5 日,美国 Biogen·Idec 及其合作伙伴瑞典 SOBI 公司共同宣布启动长效重组凝血因子 VIII·Fc 融合蛋白(rFVIIIFc)及重组凝血因子 IX?Fc 融合蛋白(rFIXFc)的在 A/B 型血友病患者的两项儿科临床试验。而 Prolor 生物科技公司宣布长效凝血因子 Factor·IIa 药物(VIIa-CTP)用于治疗血友病实验鼠大获成功。

 

 

▲ 诺其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国内:空白

 

B、重组人血白蛋白

各国加大了对重组人血液蛋白的研究,目前已经有重组人血白蛋白、重组人凝 血因子Ⅷ等产品问世。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人血蛋白组分,具有成本低、病毒污染 几率小、产量不受采浆量限制等优势,技术一旦成熟,将有取代直接从人血中提取 血液制品的可能。我国目前有华北制药、上海莱士等多家企业开展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研发。

 

人血白蛋白分子结构简单,将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实现用基因重组技术规模化 生产的血液制品。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原因,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目前只能做到培 养基级,只能做作为疫苗辅料使用,还不能直接在临床使用。

 

人血白蛋白作为疫苗的培养基成分,需求量也非常大。全国仅狂犬疫苗一个品 种每年需求人血白蛋白就在 14 吨左右,目前整个市场对血源白蛋白的年需求量为 30~40 吨,预期 5 年内市场需求将达到 60~80 吨。随着疫苗企业的扩产以及国家 对于疫苗辅料要求的提高,培养基级的人血白蛋白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 仅华北制药研制成功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线,其厂房和设备均按照 FDA 的标 准设计、施工和建设,设计产能达到 60 吨,预计明年开始贡献收入。由于临床用人 血白蛋白供应本来就很紧张,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出现并不会给临床用血液制品带 来实际影响。

 

C、重组人凝血因子

国外: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主要是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其”,是用于止血的药品;于 1999 年首次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在我国 2002 年获得临床批件。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产品早已问世,用于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德国拜耳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拜科奇(Kogenate)最先获准进入国内市场;2012 年我国批准百 特公司第三代重组因子产品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ADVATE(百因止)上市。

 

国内:从美国归来的康奈尔大学杜福良博士组建了兰诺生物团队回国创业,利用转基因技术兰诺生物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重组蛋白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国内企业竞争的重点将由血浆资源的控制

 

 

 

 

3、未来将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未来几年,国内大型血液制品企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 点:

 

①国内目前血液制品的使用率较国外差距较大,随着医学的发展,产品需求有巨大成长的空间。

 

②未来仍然会不断地有新的适应证和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空间。

 

③行业壁垒较高,新的企业无法进入,行业资源向大型企业集中加速,未来国内将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大型企业会产生规模效应,提升利润。

 

④在未来随着行业资源的集中,企业数量会逐步减少,形成大型企业垄断局面 后,竞争会相对降低,企业对于产品价格的控制力会更强。

 

从短期来看,由于国内市场仍然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增长仍然是靠投浆量推动,血浆资源的增长直接决定了产量、销量的增加。 2015 年新获批接近 40 个浆站,浆站总数与 2014 年相比增长 24%,这些新获批的浆站将在 3 年左右达到采浆高峰期,再加上原有浆站每年10%左右的内生增长,即 便不考虑更多新浆站获批,预计2016-2018 年期间采浆量也将保持18%的复合增速。届时国内供需矛盾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国内企业竞争的重点将由血浆资源的控制,逐步转向技术的竞争,能够采用新工艺提高血浆利用率或推出新产品的企业将会占得先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