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当化工巨头“牵手”合成生物学初创,会是怎样的一场双赢?

   日期:2022-05-07     来源:橙果局    浏览:477    评论:0    
核心提示: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对于化工产业意味着什么?化工巨头“牵手”合成生物学初创,会是怎样的一场双赢?当传统化学与合成生物学“交织”,会给产业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碳中和”背景之下,在制造领域,我们常常会憧憬合成生物学对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革新,也非常期待合成生物学在制造领域将会带来的颠覆。

 

 

然而,合成生物学所要革新的对象——传统化工行业的“老大哥们”,显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转守为攻”,以拥抱创新的积极态度,在合成生物学大热之前,就早早进行了相关的布局,甚至比一些合成生物学初创还早得多。

 

 

我们耳熟能详的几家化工巨头,杜邦,巴斯夫,LG化工,DSM等等,都已经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很多布局。

 

 

前几年,巴斯夫收购了一家生产天然香精香料的生物技术公司Isobionics,同时与另外一家专注在香原料发酵的公司Conagen签署了合作协议……投资恩和,是巴斯夫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展布局的关键一招。

 

 

那么,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对于化工产业意味着什么?化工巨头“牵手”合成生物学初创,会是怎样的一场双赢?当传统化学与合成生物学“交织”,会给产业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动脉新医药、动脉橙果局联合经纬创投,邀请到了恩和生物(Bota Bio)联合创始人兼CEO崔好(Cheryl Cui)、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经纬创投投资副总裁薛明宇,以“传统化工巨头的加持,推进了什么?”为主要议题,并结合当前合成生物学产业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节选部分内容形成本文。

 

2

 

▲ 【VB思享会】-【合成生物学系列】第二期线上沙龙

 

 

第一排(上)从左到右依次为:动脉新医药编辑/高级研究员 陈宣合、经纬创投投资副总裁 薛明宇博士;第二排(下)从左到右依次为:经纬创投合伙人 喻志云博士、恩和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 崔好博士

 

 

#01

当化工巨头“牵手”初创

合成生物学初创缘何受到传统化工的青睐?

 

 

了解合成生物学初创缘何受到传统化工巨头的青睐,或许我们可以从恩和生物与巴斯夫的合作有所启发。

 

 

恩和生物(Bota Bio)成立于2019年,旨在通过打造标准化自动化高通量实验操作平台,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进行系统性工程性编辑生物体,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生物技术,为化工、食品、农业和制药等多种产业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对于投资恩和生物的原因,巴斯夫风险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Markus Solibieda有过公开说明,“Bota的创始成员在生物技术、化学领域以及创业方面都拥有丰富经验。

 

 

同时,其高度创新的生物平台能够加速产品开发,助力可持续、经济化生产。投资(Bota)将进一步强化巴斯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举措,并在飞速发展的亚洲市场中提升巴斯夫的创新潜力。”

 

 


选定并最终确定恩和为投资合作对象,巴斯夫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双方的接洽最开始是在2020年3月,也是疫情刚刚开始肆虐的时候,我们与巴斯夫当时在线上做了最早的接洽和交涉。到后来敲定投资合作,整个过程大概是将近一年的时间。

 

 

巴斯夫对我们的团队以及技术背景做了非常充分的了解,我们能很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于新兴的生物技术以及对世界碳中和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Cheryl Cui介绍。

 

 

巨头的基业之所以能百年长青,在于他们能对市场的细微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不断拥抱创新。布局合成生物学,是传统化工巨头在创新浪潮中的新生存策略。

 

 

当传统化学与合成生物学“交织”,会给产业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当传统化工巨头与合成生物学企业携手共进,会产生怎样的结合与碰撞?

 

 

“作为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具有厚重的企业文化,他们在国际化市场的开拓上具有很强的能力。

 

 

因为巴斯夫业务的品类非常广泛,包括了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技术、营养与护理、农业解决方案六大领域,因此他们有个口号叫做‘We made chemistry(我们创造了化学)’。”Cheryl Cui谈起她对于与巴斯夫团队合作的感受,“巴斯夫对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很深刻的认知和判断,同时他们能够深入挖掘和洞察客户的需求。”

 

 

麦肯锡国际研究院(MGI)曾发布《生物革命:创新改变经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报告指出,未来60%的工业产品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制造。“但这无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Cheryl Cui表示,“在化工行业过去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化工行业的很多工艺已经做了非常多的成本优化。

 

 

如果想要利用生物技术去一下子替代掉这么多品种,其实面临的成本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初创企业可以优先选择一些更适合用生物技术方面去做的品类进行尝试。”

 

 

“原料的应用是可以跨行业的,但各个细分领域对于产品的要求又不太一样。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的领域、挖掘新的市场应用以及洞察市场需求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Cheryl Cui说道。

 

 

对于巴斯夫而言,投资恩和一类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主要是为了强化自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对于恩和来讲,与巴斯夫进行紧密合作,能够在推出新产品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得到更多有力支持。

 

 

#02

各类产业力量对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推动


 

 

以上讨论,更多是代表了生物制造领域,而合成生物学所覆盖的范围,无疑会更广。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与科学研究的思路类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合成生物学产业领域,一定逃不开的两大产业问题,便是“选品”与“工艺放大”。

 

 

各类产业力量对于这两大难题有怎样的见地?又是如何齐力助推合成生物学领域向前发展?

 

 

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巨头与初创,携手推动产业滚动向前

 

 

“在很多行业里我们都可以发现,‘巨头携手初创公司并行前进’非常常见,这并不仅限于生物制造领域。

 

 

原因在于,大巨头拥有非常强力的行业资源,包括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对于客户需求的洞察,连通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力等等,这使得他们与初创公司之间拥有很多的合作可能。”经纬创投投资副总裁薛明宇指出,不仅是在生物制造行业,在很多行业,大型上市企业与小型初创公司的这种互动与合作都会存在,这是构成整个产业界滚动向前、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终端市场来看,美国和中国很不相同。美国的终端市场更多是由世界范围内的化工巨头在主导,但是中国在相当多的传统化工细分领域是由中国化工企业主导,甚至覆盖到全球市场。

 

 

虽然从化工巨头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时间线来看,中国化工巨头会落后一些,但这并不存在很大影响。中国化工行业的这种产业集聚性质,或许使中国化工行业与合成生物学领域初创公司的携手变得更加容易和深入。

 

 

比如,酵母龙头安琪酵母就在2021年5月下旬与合成生物学初创森瑞斯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并携手创立了湖北安琪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共同推进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基础合成生物绿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作为行业全球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的以各类酵母生产为主线业务的头部企业,安琪在酵母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和沉淀,而森瑞斯正好利用酵母作为细胞工厂合成高附加值产物。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解决了森瑞斯对于生产场地的及时需求(安琪提供部分中试生产厂房和设备供森瑞斯做一些改造即可使用);安琪在供应链、生产制造工艺和过程品质管理方面的优势,也使得森瑞斯在产业化战略部署上更加灵活自如。

 

 

对于安琪酵母来讲,与森瑞斯的携手合作解决了其产业单一的短板,进一步实现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与森瑞斯进行深度合作可以与安琪在其他部分子业务领域上的发展上形成协同支持。

 

 

总的说来,在制造领域,传统化工巨头牵手合成生物学初创进行合作,无疑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信任与支持,资金与资源,资本陪伴合成生物学初创一路成长

 

 

在合成生物学发展初期,最早得到的支持一定是来自于早期的风险投资机构。

 

 

“2020年初,国内产业界还没有太多企业提‘合成生物学’这个词。恩和当时在融资期间做了很多的解释。很幸运在那个时候遇到了包括经纬在内的Bota的早期投资人,一路走来,在资金、行业资源、企业管理等方面给到了我们很多的支持。“聊到早期投资方经纬创投对于团队发展的赋能,Cheryl Cui回答道。

 

 

在巴斯夫投资恩和之前,经纬创投作为恩和生物的领投方,参与了恩和的A轮融资。“投资恩和,主要基于对Cheryl及团队的看好,对于团队的信任,以及对行业的看好。”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主导了当时对恩和团队的投资。“恩和是经纬在合成生物学产业,生物制造细分领域,投的第一家公司。在Cheryl 创立恩和之前,我们就认识了很久。我了解Cheryl 是一个做事情标准要求很高的人,也了解她对于打造团队执行的高标准。人的因素,是我们早期机构进行投资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到今天,我们仍然认为恩和是一个世界级的团队,与国外的顶尖团队相比没有什么差距,反而还具有中国企业的一些优势。”

 

 

“其次,我们在3年前,也就是2019年,就开始对合成生物学产业做了很深的了解,我们发现,这个赛道工业发展的历史有几十年,趟过了不少‘坑’,但是正在从坑里爬出,未来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很多的机会在其中。”

 

 

喻志云表示,在经纬内部,负责投资的团队40余人,投后服务有90多人。“作为早期投资机构,我们非常注重给被投企业带来的投后增值服务。目前主要包括前置诊断、产业链协同、紧急医疗、尽职调查小组前端赋能、创业生态社区亿万创业营、科创汇活动赋能等6大模块。”

 

 

另外,在投资机构系统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过程中,对于产业愈发深入的洞察能给到初创企业很好的助力。以选品为例。

 

 

“市场上有大量的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是基于团队自身在实验室的成果进行产业上的延伸——团队搭建过什么细胞通路,做过哪些菌种,研究过什么酶……选品思维基本等于实验室成果的线性延伸。”经纬创投副总裁薛明宇指出,这种选品思路更多是从自身出发,而不是从市场需求和客户出发,需要找到和市场的契合点。

 

 

喻志云认为,“选品”非常重要的是拥有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以终为始”的产品思维。“合成生物学领域从实验室到产业界的跨越,绝不是说我们能做出来就去做什么,核心思维其实需要倒过来——市场真正需要什么,我们来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去做。”

 

 

喻志云表示,一款产品能够被作为生物合成路径的开发备选,或许是这种产品利用传统方式合成成本太高、或者是利用传统方式合成供应不足,或许是存在很严重的污染等。

 

 

只有利用生物合成的方式相比传统化学合成有显著优势,企业才应该考虑去做。在真正要做之前,可能还需要考虑,生物合成制造的这款产品成本是否能做到足够低?公司所采用的合成生物学路线是否具有长期竞争力?

 

 

“这也是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分成三步走,把东西能够做出来、把东西做得又便宜又好、把东西卖出去。”经纬创投副总裁薛明宇补充,在选品之前,企业还可以考虑更多维度的问题,比如,“企业选择的这个品种能不能卖出去?能卖多少?卖给谁?以什么样的方式卖?客户是To B还是 To C ?……这些都是创始人在一开始就该想明白的事情。”

 

 

不仅是资金支持,投资机构拥有好的行业资源,能够做出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认知与判断,都是推动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快速发展、少走弯路的重要原因。

 

 

当然,找到一个懂技术、懂团队、与创业公司价值观契合的投资机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合成生物学的高热度下,很多初创企业与投资机构难免有些浮躁。无疑确定的是,信任与支持,资金与资源,好的投资机构能够陪伴合成生物学初创一路成长。

 

 

辉煌与低谷,坎坷与新生,美国合成生物学巨头的发展史为合成生物学产业带来的启示

 

 

合成生物学鼻祖Amyris曾经凭借成功产业化青蒿素的辉煌战绩成功敲钟上市,并瞬时在资本市场走向巅峰,一时风头无两。然而好景不长,当大量非洲农民利用传统种植手段生产出大量青蒿素,生物合成青蒿素的精彩商业故事也就到此终止。

 

 

Amyris也曾依靠给细菌喂糖以生产石油,但恰逢全球油价大跌,生物燃料丧失价格优势,Amyris再吃一堑。当Amyris开始把目光转向消费领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维生素E、角鲨烯等产品原料以及推出自主消费品牌,它似乎才开始有了生存的转机。

 

 

明星合成生物学头部公司Zymergen把所有“赌注”压在手机、电视的柔性屏材料Hyaline上,但最终因为对市场需求的错误预判以及在工艺放大方面面临的难题而遭遇重大失败,CEO辞职,股价也瞬时跌去大半……因被怀疑“左手倒右手”而被蝎子资本(Scorpion Capital)做空的Ginkgo Bioworks,也在舆论爆出后开始进入股价低迷时段……

 

 


以上几家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明星巨头,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公司发展的跌宕与起伏,辉煌与挫折。但通过了解他们于选品、工艺放大方面踩过的坑,从他们的浮浮沉沉中学到经验与教训,经历过阵痛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才能走得更顺、更远,迎来“第二春”的合成生物学产业也才会绽放地更加绚烂。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找到真实的客户需求尤为重要,合成生物学领域尤其是这样。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看合成生物学在这个需求里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能做到、并且利用生物合成的方式具有明显优势,那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暂时做不到,现实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那么那就该回到技术本身,来判断这项技术是不是还不成熟,当下是不是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来解决此项需求的合适时机。”

 

 

经纬创投副总裁薛明宇表示,合成生物学领域从实验室到产业界的跨越,对创始人的要求非常高。“创始人不仅要懂科学,还要懂产业化放大,更需要懂需求和市场。从科学到工程到市场,从实验室到产业界,这条路径如何打通?这些问题很关键。

 

 

#03

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对于明天会更有把握

 

 

 

选品和工艺放大固然是当前合成生物学产业界还未翻越的“两座大山”,但在攀向山顶的过程中,做到不滑落,不掉队,仍然有一些基本诀窍可循。

 

 

从行业的过往发展总结经验,从过往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无疑会让初创企业更加“健壮”,更加踏实沉稳地走好每一步发展路。

 

 

Cheryl Cui分享,恩和当下的进展相对不错,基本在预期内。

 

 

“对于一家合成生物学公司而言,技术平台很重要,产品也很重要。做不出好产品的平台不是一个好的平台,没有好的平台也很难做出持续作出好的产品。但是一个公司要想一下子搭建好从头到尾的能力,会存在很多困难,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也并不现实。”Cheryl Cui介绍,在公司起步阶段,恩和选择从团队的优势入手,来搭建一个好的技术平台,然后再基于搭建好的技术平台开始做相关产品。搭建平台的过程中,恩和在选品方面给自己留出了足够的考虑时间。“与此同时,资本的赋能,与产业界的合作都会在这方面给到我们很好的助力。”

 

 

“我们团队的优势在于平台技术,在产品的生产方面,我们联合了产业合作伙伴来一起推进产品落地。”

 

 

“总的来讲,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基于自己的优势出发,在不是自己优势的地方会积极借助外部产业伙伴的力量,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向他们学习,补足自己的短板,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我们相信,科研向产业的转化,产品向品牌的跨越,都会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论是哪种路径,最终还是需要把事情做成。”Cheryl Cui在最后总结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