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青岛能源所合成生物农药「反式乌头酸」结项验收并实现技术转让 土曲霉产量超过了 30 g/L

   日期:2022-07-06     来源:知耕TechCube    浏览:1054    评论:0    
核心提示:青岛能源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 计划)专项研发项目 “反式乌头酸杀线虫新型生物农药创制和开发” 结题验收会于近日召开,项目中研究人员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构建了一种高效合成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青岛能源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 计划)专项研发项目 “反式乌头酸杀线虫新型生物农药创制和开发” 结题验收会于近日召开,项目中研究人员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构建了一种高效合成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该专利项目中研究人员成功创制出高产反式乌头酸的土曲霉工程菌株,并已与山东鲁抗医药达成技术转让合作,在 20 吨发酵平台建立了全球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发酵生产示范线,初步产量超过了 30 g/L。

 2022年,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传出捷报,经过9个月的激烈比拼,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申报的新一代生物基绿色增塑剂反式乌头酸酯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在272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总决赛优胜奖。

该技术的最大颠覆性和应用前景迅速引起产业界关注。研究团队已经签订3000万元的合同,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酯生产线。

1

一路艰险,勇夺桂冠。这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雪峰和他的团队打破学科壁垒,集成创新解决技术难题取得的突破,显示出了青岛科技力量。

吕雪峰介绍:“2022年党中央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我们积极响应号召,针对目前塑料制品市场需求,我和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颠覆性的绿色生物基增速剂反式乌头酸酯合成技术,获得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青岛给予了吕雪峰筑梦圆梦之路。从最初到各路租借实验室,到慢慢发展壮大,吕雪峰带领科研团队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打造出国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目前科研团队拥有60多人和完备的科研条件。

6月10日,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的“榜样的力量”——青岛市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举行,发布了2022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并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青岛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联合开展了“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经过广泛动员、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环节,遴选出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他们来自全市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医疗机构等各行各业,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长期投身科研一线,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

吕雪峰当选为2022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他的获奖评语为:科研报国,赤子情深毅然拥抱中国机遇,破解技术卡脖子难题;咫尺匠心,成就大国工匠斩获顶级大奖,践行科技为民使命。

面向国家和地方在能源、资源、环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吕雪峰切实推动合成生物学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应用。通过对微藻光驱固碳合成技术的系统研究,打造了二氧化碳绿色化、高值化利用的一站式技术链条,成功创制螺旋藻固碳制备高附加值功能产品甘油葡糖苷的先进生物制造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我国螺旋藻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新示范模式;开发了丝状真菌合成生物技术,实现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重要降血脂药物传统化工生产工艺的绿色革新,创制了大黄素甲醚、麦角新碱等重要药物的生物合成技术和工艺,成功开发了能够有效替代传统邻苯类产品的新一代生物基绿色增塑剂反式乌头酸酯的合成技术,有望解决PVC塑料绿色化、环保化升级的难题。

吕雪峰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年获评第四届山东省优秀发明家、获得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吕雪峰表示,作为一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科研工作,真真正正创造价值。也希望在这种鼓励下,能够激发我们更大的科研创新源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吕雪峰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根本特征就是科技创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创新创新再创新,聚焦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聚焦行业关键技术,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他说,“同时,要思考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发现了新的现象,还是解析了新的机制,是开发了新的应用工具,还是建立了新的路线,还是说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我们要将创新成果书写在企业的生产线上,书写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真正实现考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纪粹琳 崔梦露 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