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后,华熙生物相继推出“水肌泉”“黑零”等玻尿酸食品。而今年2月,“水肌泉”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后,引发大众对玻尿酸相关效果的热议。半年报显示,华熙生物功能性食品业务成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中,收入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上半年销售费用率超46%,高于与其并称为“医美三剑客”的爱美客(300896.SZ)和昊海生科(688366.SH)。
净利润首次同比下滑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今年上半年营收约为30.76亿元,同比涨4.77%,净利润约为4.25亿元,同比减少10.27%;扣非净利润约为3.6亿元,同比减少12.69%。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熙生物自2019年登陆科创板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从其主要的四大业务板块来看,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收入分别实现23.20%和63.11%的增长,合计收入约10.56亿元,共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4.35%。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是占华熙生物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板块,为63.92%。上半年,该板块收入19.66亿元,同比下降7.56%;毛利率为74.4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5个百分点。
据披露,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主要分为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4个品牌在上半年收入全线同比下滑。BM肌活同比降幅最大,达29.62%;润百颜收入最高,约为6.32亿元,同比下滑2.04%。
对此,华熙生物解释称,公司功能性护肤品四大品牌经过3-4年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动放慢了发展速度。
“经营方面,受消费疲软、消费者购买意愿趋于保守的影响,以护肤品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市场受到一定冲击,流量红利趋缓、流量成本趋高,叠加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需要进一步升级的背景,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降低发展的速度,造成了销售收入增速的下降。”华熙生物称。
另外,功能性食品业务板块上半年营收3291.33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436.58万元同比下降25.8%。
“水肌泉”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
作为收入最低的板块,华熙生物功能性食品业务在进入市场时,面临着不少冲击。
2021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了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准许在普通食品中使用。华熙生物依托本身的玻尿酸资源技术优势,逐渐上市以玻尿酸饮用水品牌“水肌泉”为核心的各类功能性食品。
2021年,华熙生物相继推出“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透明质酸果饮品牌“休想角落”。2022年,“水肌泉”推出新品类“玻尿酸苏打气泡水”,“休想角落”推出全2.0“夜帽子熬夜精华饮”系列5款产品。
据华熙生物2022年年报披露,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收入0.75亿元,同比增长358.19%。
不过,今年2月,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质疑“吃出水光肌”的玻尿酸食品的真实性,并发文连问玻尿酸食品乱象:玻尿酸食品是不是真能“吃出水光肌”?是谁在说玻尿酸食品能“吃出水光肌”?
上述文章显示,上海市消保委专门提到华熙生物的“水肌泉”饮料,并希望其向消费者提供权威证据证明该饮料给皮肤补水的功效。
彼时,华熙生物被指暗示性宣传后,删除了“水肌泉”详情页中口服玻尿酸是否会被消化分解的问答,也引发了新一轮“口服玻尿酸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
销售费用率超46%
高于同行可比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较高,销售费用率自上市以来增长快速。
今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约为14.2亿元,同比涨2.4%,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46.17%。
红星资本局拉取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的年报数据发现,2019年-2022年,销售费用分别为5.21亿元、11亿元、24.36亿元、30.4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7.65%、41.75%、49.24%、47.95%。
可以看到的是,2021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有大幅提升,同比增长121.62%,销售费用率近50%。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为满足公司销售业务扩展需要,仅在2021年,华熙生物就增加了595名销售人员。同时,华熙生物还在当年增加了天猫、抖音等各电商平台的推广投入,以及通过参加展会、举办活动等进行线下推广。
2022年,其销售费用率有所减少,但也高达47.95%。这一年,与华熙生物并称为“医美三剑客”的爱美客(300896.SZ)和昊海生科(688366.SH)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4%和31.9%。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10.19%和32.06%。
截图自华熙生物2022年年报
近两年,线上推广服务费一直是华熙生物销售费用支出最高的部分,占比达一半以上。华熙生物提到,公司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销售收入来自于线上零售。
具体来看,华熙生物的线上销售主要分为公司自营店铺、平台自营店铺和授权分销商开设店铺三个板块。其中,平台自营店铺主要包括京东自营、唯品会、小红书和辣妈学院等电商平台向终端消费者销售商品。
8月30日,红星资本局就销售费用、业务板块变化等多方面向华熙生物发去采访问题,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红星新闻记者 邓凌瑶
编辑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