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国外的研究者对我说,解决糖尿病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回到糖上来。"新加坡唐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忠明对《商务周刊》这样回忆自己与功能糖行业的结缘。这位原籍福建的企业家,在接受采访前一天刚从东北的原料基地开工仪式上回到公司中国总部厦门。
"你知道我们这种糖的来源是什么吗?"他自问自答到,"就是东北到处都是的玉米芯和秸秆。"
这种对于解决糖尿病、肥胖等国际公共卫生课题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糖,指的是L-阿拉伯糖,它有着抑制人体内蔗糖吸收的神奇作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仅仅是理想的甜味剂,还可作为控制血糖的辅助食品。
卫生部最近一次公众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中公布的数字表明,2007年全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为3980万,中国有着数量仅次于印度全球排名第二的糖尿病人群。"尽管如此,很多人对糖分的摄入往往超过专家推荐的每日40克。"萧忠明说:"过量的糖分摄入往往带来便秘,免疫力低下,肥胖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2008年8月,在卫生部认定"新资源食品"的说明书上,L-阿拉伯糖被认定为可被适用于除婴幼儿食品外的各种食品当中。
庞大的糖尿病人群与数量更为庞大的过量蔗糖消费者,被萧忠明视作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制备L-阿拉伯糖所需成本一向高昂。这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物质因其最早从阿拉伯胶中提取而得名,1990年代末,日本企业从甜菜中提取到这种物质,并从本世纪初开始将其广泛用于食品生产。日本厚生省也将其定位为促进国民健康的食品添加剂。
"传统的提炼方法通常是使用酸水解法,这种做法耗费的金钱和环境成本都非常巨大,使得L-阿拉伯糖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克夫对《商务周刊》说,他所在的学院两年来一直在进行有关L-阿拉伯糖抑制糖尿病课题的研究。
科研的力量让L-阿拉伯糖走下神坛。"几年前,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共同研发成功用生物发酵法生产阿糖。正是得益于这种办法,阿糖得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量产。"萧忠明说,科研的力量带来的革新还包括环境的成本的变化,使用生物发酵法生产L-阿拉伯糖,污水处理成本大大降低,"我们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几乎很少产生废弃物,到了最后仅剩一些盐和水"。
除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外,唐传生物科技还试图通过一系列生产环节的合理配置,将玉米芯和秸秆这些废弃物进行全生物量的开发,彻底实现资源优化。"我们还有除了阿糖以外的其他功能糖产品,从一种产品走出一条产品链。"萧忠明所说的"产品链"包括木糖醇、低聚木糖、L-核糖、鼠李糖在内的一系列衍生产品。"低聚木糖除了能改善人体代谢功能以外还是很好的饲料,能取代含有抗生素的饲料进入到绿色养殖业当中;而生产到最后环节剩下的木质纤维,将是良好的造纸原料。"萧忠明向记者介绍说,每一种衍生产品的开发都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得到了回收再利用,这当然也意味着新的利润点。
衍生产品的开发不仅仅只多了一种可以销售的原料,唐传生物科技意图以这些原料作为新兴绿色产业的"种子",带动和发展更多的含有健康和环保概念的新兴产业价值链。"我们的产品,就拿L-阿拉伯糖来说,可以给食品带去新的健康概念,给食品制造企业带来新的附加值。"萧忠明对记者说。"而L-核糖可以作为抗癌药物的医药中间体,使用这样原料生产的抗癌药物副作用极小。"
厦门市海沧工业园区内的唐传生物技术园,是萧忠明实现产业链蓝图的基地。偌大的厂区只有很少的工人,原料母液24小时不停地被各种管道运送、反应、产出最终产品。2009年5月,萧忠明和他的团队在这里迎来了世界第一批量产的L-阿拉伯糖。这意味着阿糖的全球市场化指日可待。
萧忠明说:"L-阿拉伯糖几乎不被人体吸收,它来源于废弃的植物纤维,在减轻身体高糖负担同时不给身体带来任何负担,仅仅扮演一个身体机能改善者的角色。我们的企业也试图在行业环境中扮演这样的角色。"这样的定位,也许能为尚处于金融危机泥潭中的众多制造业企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我们时常怀有对资源匮乏的紧张感"
——专访唐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忠明
《商务周刊》:唐传生物科技是一家新加坡企业,目前却将重心放在了中国,这是如何考虑的呢?
萧忠明:中国有着最大量的原料和市场。我们除了在东北建立了原料基地,还在广西也就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也设立了工厂,甘蔗渣也可作为我们的原料。公司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氛围。我的原籍就在福建,"唐传"二字,你可以理解为与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唐代有关,当然,这个名字也会让人联想起我们公司从事和糖有关的主业。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和中国相比资源严重匮乏,这也是我们考虑要来中国的原因之一。公司员工将在新加坡时刻感受到的对资源的紧张感带回中国,同时,我们员工也从新加坡带回来企业国际化运作的方式和公司文化。
《商务周刊》:如您介绍,L-阿拉伯糖是一种对人体摄入的糖分进行干预的物质,现在还很少在市场上看到,在市场方面,唐传是如何判断的?
萧忠明:可以说,现在市场是唐传考虑得最多的一部分。要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首先就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它。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得了解市场。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复杂,比如,中国百姓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在各地不一样,有的地方更喜欢甜食,有的地方的人摄入的淀粉糖类更多一些。另外,很多人对自身饮食的结构分类不甚了解,不了解自己每天摄入的糖分、脂肪、蛋白质大概是多少。L-阿拉伯糖就像是高糖食品的清道夫一样,我们需要把产品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在日本,这类身体健康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所以L-阿拉伯糖首先在日本被市场化。我认为,在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不那么完善的时期,如果能够从源头入手,在百姓使用的白砂糖生产环节中添加L-阿拉伯糖,生产出一种和传统白砂糖用途一致的健康糖,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在知识普及中的金钱和精力的耗费。当然,这种做法需要企业以外包括政府部门的支持。
《商务周刊》:当时是如何考虑要将一种产品做成一条产业链的?
萧忠明:就像我们的L-阿拉伯糖一样,在不给自然环境增加负担的情况下,生产和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这是唐传长期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通过研究,我们看到了一条产业链的存在。是做一种产品还是做一系列的产品,是仅仅做好一个企业还是带动一个产业集群,这里面除了利润的趋向,还关系到企业能否长远立足。这次金融危机,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短板在哪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是产品制造,还应该涉足上下游的一系列产业链条。当然,和产品制造一样,对产业链条的设计也应该考虑绿色环保。
比如说,我们的产品可以成为绿色养殖的饲料来源。我考虑将来建立一片绿色养殖业示范园区,人们来这里参观由绿色饲料和健康饲养为基础的养殖业,有田园有湖区,参观以后品尝绿色养殖的农产品(10.50,-0.17,-1.59%),享受田园风光为主的休闲娱乐。做成一种新型的绿色养殖旅游业。
《商务周刊》: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称为绿色产品?
萧忠明:我觉得我们很多有关环保的概念是存在误区的。比如说,大家都说太阳能很环保,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在生产太阳能硅板的时候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再比如,手机生产商经常推陈出新,鼓励大家换新的手机。尽管有的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确实考虑到了节能环保,但他们不去考虑被淘汰下来的手机给环境带来的负担。所谓的绿色产品,应当说是从原料的选取开始,贯彻整个生产过程,并一直到被消费以后,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进入自然循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