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科生物")上周四顺利过会,不由让人联想起安科生物董事长宋礼华2002年在出席一个公开活动中的自白:"我的指导思想是量入而出,有多大财力办多大事情。也许我们会错过机遇,也许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只有我自己能够做下来,或者跳一跳我能够得着的目标,我才去做。"
安科生物发行前每股净资产2.39元,拟发行21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上市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宋礼华、宋礼名兄弟二人。上市后,公司创始人、52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宋礼华将持股约31%,47岁的副总经理宋礼名持股7.9%(兄弟二人持股38.98%);江苏高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89%,其余123个自然人股东都为中高层核心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登陆创业板这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事实上安科生物"跳了好几跳"才完成了全部过程。从2000年股份制改造完成到2009年7月,安科生物一边进行了两次主要兼并收购,一边进行了四次增资扩股。
宋礼华曾在1988年赴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免疫研究所留学,1990年回到安徽省生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与两名同事申报了"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项目,当选安徽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获得20万元的研发经费。
但光靠20万元做这个项目是难以想象的,宋礼华带着项目跑遍了安徽的几所大学,最后中国科技大学同意提供实验室,项目总算"落地"。宋礼华等人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分泌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研制成功可用于干扰素工业化生产的单抗亲和层析胶,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成功。
1995年11月,安科生物的前身"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由安徽省生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投资成立,主要从事细胞工程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等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前者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出资约232万元,持股64.39%;后者以无形资产出资约48万元,占出资额的13.49%;公司其余22.12%则为内部职工持股。
然而新公司的进展并不顺利,由于中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科技领域的源头创新不足,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源头技术的垄断,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难度非常大。但宋礼华还是找到了应对之策,他认为,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还有非常大的优势,传统中药的发展是未来中国药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具体的做法,则是把现成的国有中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进行资产的战略重组。现在安科生物两个全资子公司安徽安科余良卿药业有限公司以及安徽安科恒益药业有限公司就是分别在2001年和2002年用换股、增发等方式并购的。
2001年,宋礼华将安徽中药老招牌"余良卿"收至麾下,后者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活血止痛膏、麝香壮骨膏、麝香镇痛膏等。第二年,同时联手铜陵恒益,组建安徽安科恒益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有头孢克洛分散片、氨咖黄敏胶囊、阿莫西林颗粒等。
现在,安科生物从单一的生物制药延伸出来的触角,不单指向了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等领域,也开始向投资初步的延伸,如持股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1.19%股份(出资额约2100万元),后者主要从事合肥高新区内的土地开发和综合服务等。
广发证券研究员葛峥告诉CBN记者,相比于传统中药,生物制药市场还不够大,行业规模小,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业内企业。但目前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该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未来发展速度快。"类似疫苗、诊断试剂以及血液制品是该行业目前比较看好的一些产品。"
此外,生物制药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属于行业内的高端产品,一旦产业化就会形成技术壁垒,但对于前期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要求高,回报却慢。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生物制药行业的产值为400多亿元,今年预计有望突破500亿元,利润超过60亿元。但传统中药在去年已超过了1000亿元产值。"相比生物制药,传统中药回报快。企业如同时涉足这两个领域,可能会在发展中获得良性的平衡。"葛峥说。
目前安科生物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天津华立达、北京三元基因工程,以及跨国公司罗氏制药和先灵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