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济资源从较低区域移到较高生产力和更大产出区域的人。"这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J·B萨伊对企业家的界定,其着眼点就在于创造性,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效益。那么,这个人率领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
按此而论,从一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角色,到一个研究生物基因、着眼生命科学的集团公司;从用木桶发酵生产原料药,到如今拥有一整套全自动机械设备生产成品药,并与国际知名药企叫板,华东医药股在产业链上的飞跃,无疑也是转型升级的"领航者"了。
2名员工用电脑操控数十台设备
莫干山路祥符桥畔,华东医药总部所在地。别小瞧这个简陋的地方,走进去瞧瞧,别有洞天。
"我们1952年起家时,主要产品是原料药,而不是成品药,别的药企把原料药拿去再加工、包装,上市时根本没有我们企业牌子,实际上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邵玲敏这样说。
厂区人很少,偶尔有装卸的车辆经过。101原料发酵车间,主要是生产百令胶囊的原料发酵车间,源自青海等地的野生冬虫夏草菌种在这里发酵后,再送至打粉、实验、制剂等工序,最终才投入生产线的批量生产。在车间里,至少有数十台发酵罐,但几乎看不见一个工人,只有机器轰声,在旁边的操作室里,两个工人眼睛盯着电脑的操作系统上不断变化的数据。
显然,这就是现代化的发酵车间。要知道在企业初创时,发酵用的居然是最古老的办法——用大木桶密封发酵。"但靠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毅力,华东人硬是生产出了符合检验标准的药品。"
如今,祥符桥畔的厂址没有变化,但华东医药集团公司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小不点企业,已经成为一家真正的制药工业和药业商业的"巨头",其成员单位发展到了20多家,包括华东医药有限公司、杭州华东中美制药有限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等。去年实现销售额102亿元,利税达12亿元。
一项研发带来3亿元效益
"我是学火箭的,我知道怎么样才能飞得更高。"这是该公司董事长李邦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怎么样才能飞得高?他的秘诀就是坚持创新,及时转型,接轨国际。早在1995年,华东医药就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让百令胶囊进军全国,塞斯平走向世界"。
百令胶囊,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呢?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的药品。从1994年百令胶囊问世以来,已经给企业带来了3亿元的销售额了。"百令胶囊背后,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华东生物工程研究团队花费了14年的时间才研发出来的新产品。"邵玲敏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自豪。
这也是企业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发高科技产品,专注于特殊用药的经营战略的成绩。目前,企业已成功上市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有:环孢素,这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产品;百令胶囊,这是我省50年来第一只国内独家生产的国家一类重要新药;阿卡波糖片,这也是国内独家的四类新药证书,享有6年独家保护,还有塞可平、塞莫司、塞氏他克莫铜……
在高科技领域尝到了甜头的华东医药,目标是要打造国内最大的器官移植用药基地,目前百令胶囊、塞斯平、卡博平、赛莫司和赛可平这些产品都可以与瑞士诺华、德国拜耳、德国罗氏、美国惠氏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一比高低了。
高端人才掌握产业升级的钥匙
生命科学,这看似一个神秘莫测的领域,华东医药硬是挤进了这个高端领域。
1992年,华东医药主要生产土霉素、庆大霉素、螺旋霉素,而且还是70、80年代的老产品,前两个产品还面临着淘汰,后一个产品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警长,一再压价,企业一度濒临亏损。
怎么办?华东人认为,行业要发展,只有扩大开放,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并与美国富春公司合作,组建了当时浙江省第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室,开发G-CSF(白细胞生长因子),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次年,该产品开发成功,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的企业。目前,九源基因研制的用于人体白细胞增生的吉粒芬等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
高端路线,这是一招险棋。用邵玲敏的话说就是,"企业研发投入很大的,投入1亿元研发,成功了效益就好,失败了呢?1个亿就完全打水漂了,而且失败的往往比成功的多。"
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需要一支庞大的研发团队。目前,华东医药拥有了自己的生物工程研究所、发酵工程实验室,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会所进行合作,并拥有110多人的专业的研发团队,并在年度研发经费预算中,确保了研发资金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的比例,以保证产学研的结合。
"为了实现理论和生产实际结合,每一个车间也有实验点,并配备有科研人员。"在片剂生产车间,总经办的工作人员指着二楼的实验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