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水产微生态制剂质量调查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285    评论:0    
  

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微生态制剂产品多为益生菌群,但近年销量明显下滑。通过深入调查,本文针对当前水产微生态制剂销售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及对策展开讨论

□文/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郭松 王昀 方彰胜 张细龙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纯生物制剂,绿色,环保,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性等特点,与抗生素等药物相比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泛运用前景。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产品很多,其主要成分都是益生菌群,水产养殖上应用较多的是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弧菌等几类细菌以及EM菌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水产微生态制剂企业有数百家,年销量5万吨以上,所生产的单一菌种制剂及复合菌种制剂多达50余种,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然而,近两年全国水产微生物制剂销量明显下滑,2008年广东省水产微生物制剂销量下滑估计至少减少20%,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从2007年1月起,笔者对部分广东的微生态制剂企业的生产和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调查,下面就目前水产微生态制剂销售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原因及对策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销售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以下是部分微生态制剂企业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八种主要产品退货情况及退货原因列表:
列表显示这些公司在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主要退货产品的情况。由表可知,除有些产品包装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裂口导致少量退货外,造成微生态制剂产品退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菌种菌群老化失活。从退货率可知益生菌口服液、原液利生素、净底活水菌等产品出现严重的问题,都超过了40%的退货率。
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1、菌种退化问题。由于长期使用同一菌种,菌种产生退化现象,形成质量问题。
2、发酵、培养问题。由于某些原因,使细菌在发酵或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要求,造成细菌数量不足或活力不够,有些细菌已出现杂化或受到污染,甚至有些家庭式、作坊式的生产单位,将塑料袋装入原料及菌种,在阳光下直接发酵,根本达不到技术要求。
3、细菌固化、加工及复配问题。由于技术、设备、加工工艺及操作等原因,造成细菌数量不够、活菌数量减少或活力不强。
4、微生物配伍不理想。同种类的微生物,其针对性和作用是不相同的。复合水产微生态制剂就是利用不同菌株的不同特性,以期发挥其综合效力。如果配伍不当,或配伍的细菌不符合使用环境,菌株的生长、繁殖条件受到影响,则这些细菌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了解,水产微生态制剂的产品配方,近年来没有大的突破,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已沿用了十年左右,即使一些新产品,也是成分和比例的调整而已。
5、活菌数量和(或)活力不够。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如果微生态制剂中活菌的数量和(或)活力不够,不能形成优势菌群,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6、储存运输不当。微生态水质调节剂的储存运输过程中保管不当是商家和养殖者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往往随意堆放,而各厂家说明书上要求的存储条件也不一致,有的要求干燥,避光,冷储,有的称可室温保存令使用者造成混乱,殊不知环境对菌株的活性影响更大。若将其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细菌在储存过程中就开始繁殖生长,到使用时细菌可能大部分已进入衰败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及其有限。若暴露于强光,高温等恶劣环境,直接导致细菌死亡,其活菌数量将大打折扣。


三、对策
1、企业应切实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水产用微生态制剂都是近年来才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规模也很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有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对产品只是简单的分装或复配,属于典型的作坊式生产,产品质量低下。因此要减少水产微生态制剂销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企业必须放眼未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2、加强生产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协作。我国水产养殖用的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单独承担新产品研发的实力。要提高产品档次和推动产业升级,必须动员水产用微生态制剂行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企业联合资金优势,利用科研单位技术优势,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相关标准制定等工作,架起企业和科研单位沟通的桥梁,促进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推动产业升级。
3、科研机构应加强微生物制剂的基础理论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微生态制剂菌种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基础理论的研究;微生物制剂种类繁多,其作用机制对于不同的环境和养殖种类有所不同,今后应深入对微生物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指导今后微生态制剂的研制、生产和正确使用。
4、向工程菌领域发展。将益生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更易于生产、保存、定植、繁殖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制剂,从而达到一种制剂发挥多种功能的目的。随着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的出现,必将推动微生态制剂向更高水平发展。
5、加快微生态制剂新剂型的研发 加强对微生态制剂剂型的研究,提高活菌的浓度,提高菌剂中活菌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延长产品保存期。目前应大力探索和推广使用固定化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微胶囊技术,制剂采用真空包装和充氮气包装来延长产品保存期。微生态制剂固定化所选用的包埋剂种类和方法研究需要进一步展开。
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针对水产用微生态制剂的特点,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水产微生态制剂的质量认证、企业生产和经营资格认定、产品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管理办法,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