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4月29日电 (宋学春 陈太安 周维维)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洪永聪博士最新研究筛选出多株可以作为茶树病害生物防治的资源菌,其中1株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天然、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开发和使用无毒、无污染、环境相容性好的生物农药势在必行,符合时代发展和全人类生存的需求。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天然保健饮品和优势出口产品,其无公害需求也大幅度提高。
4月26日,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农业厅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由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承担的"茶树多功能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菌剂研制"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整体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由于传统茶园的种植和管理较为分散,农民使用农药较为随意,种茶技术比较落后,致使部分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较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最高限量不断降低,我国茶叶出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前大部分茶园应用的生物防治菌主要靠自然筛选获得,大都存在生产难度大、应用受气候条件影响等弱点,远不能满足无公害茶园防治病虫害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界对生防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病机理和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少,生物防治在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茶树多功能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菌剂研制"项目由生命科学学院洪永聪博士主持完成。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亮研究员担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从茶树体内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64株,筛选出能在茶树体内内生定殖、对叶斑病防治效果好、具有优良生物学功能、可以作为茶树病害生物防治的资源菌14株,其中1株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项目研究了此一菌株与茶树的互作机理,明确了其侵入过程、分布状况和定殖动态,并揭示了该菌株对茶轮斑病的防病机制,分离并纯化了抗菌活性物质,为生防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确定了实验条件下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产朊条件和固态发酵工艺,筛选出菌剂的4种良好载体、1种润湿分散剂和2种紫外保护剂,为今后生防菌的发酵生产提供参考数据;制备成的孢子粉可湿性粉剂在大田对茶叶斑病的防效达70%以上,为生防菌剂的开发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关链接: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for Type CultureCollection,简称CCTCC)于1985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中国专利局)指定、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专利微生物保藏机构,受理国内外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CCTCC保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单细胞藻类、人和动物细胞系、转基因细胞、杂交瘤、原生动物,地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子、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粒和基因文库等各类微生物(生物材料/菌种)。1987年CCTCC加入世界培养物保藏联盟(World Federation for Culture Collections, WFCC),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审核批准,自1995年7月1日起成为布达佩斯条约国际确认的微生物保藏单位(International Depository Authority, 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