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品种开发速度减缓
自1995年以来,由于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农药研究开发费用激增,农药新品种问世的步子放慢,再加上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世界农药销售额增长缓慢,1995~2005年10年间销售额仅增长约11%。近年来,世界农药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杀虫剂销售平稳,除草剂略有增加,杀菌剂有较大增长。目前,世界农药产品总的发展趋势是开发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和环境友好的化合物。一个新品种从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筛选10万~13万种化合物,花费10年时间、耗资2亿美元以上。因此,农药新品种开发和上市速度减缓。
2、大公司推动市场全球化
农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等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因此,近年来世界农药公司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重组,通过兼并与合并,使世界农药生产更加集中,垄断性更强,也更有实力进行新农药的开发和生物工程的研究。1994年世界大型农药公司有10家,到2002年只剩下6家。2004年这6家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69%(含非农用销售额)。目前,世界农药开发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销售额在20亿美元以上的6家公司全部在这两个地区。在新品种的开发方面,他们也处于世界前沿。表3为2003~2004年世界排名前10位农药企业的销售额。
3、生物技术受追捧
上世纪80年代末,基因工程在农药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90年代以来,已经有数百种基因作物取得了登记。目前,已经有一批抗虫、抗病和耐除草剂的作物进入产业化。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已由1995年的188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9000万公顷;农业生物技术市场规模,已由1998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52.5亿美元。基因工程对世界农药市场的影响日益加大,特别是化学杀虫杀螨剂将受到转基因作物的冲击。
4、全球分工协作获进展
跨国农药集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重新定位、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这些公司将主要掌握科研开发和销售,而把农药的生产转移到其他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国际化分工协作的外包市场正在形成与发展。中国的许多企业利用这个机会,在农药大量出口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国内需要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