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流入西江,废气肆虐多年,排污企业搬迁遥遥无期
国家重点监控排污企业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隔3公里
321国道与175乡道的交叉路口,上市企业XH(化名)生产基地的巨型广告牌迎风而立。
这里地属肇庆市鼎湖区龙一居委会,东临西江,向西走3公里是鼎湖山,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这是一片不该建厂的土地,却建起了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周边上万居民的生活因此被彻底改变。
流入西江的黑水
一条当地人不敢取水灌溉的河涌却直通西江,还没完工的水闸闸门大开,原油般的黑色污水从闸口涌出,流入西江。
西江堤坝上,鼎湖区“石咀涌电泵站”还没完工的新水闸,闸门大开,黑色污水就从这里流入西江,闸口处几百平方米的江面一片黑色,曾经的青碧已经被逼退到江心。那些贸然游进黑水里的鱼被毒死,浮上水面,慢慢变质。
石咀涌电泵站,位于鼎湖区龙一居委会辖区内,河涌沿岸的农民几年前就不敢再从涌里取水灌溉。
这是哪里来的污水?
负责建设泵站水闸的工人们一脸茫然,当地农民也不确定。
石咀涌沿岸属于鼎湖区“西江工业走廊”,与河涌平行的175乡道两边,南方日报记者见到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有药厂、化工厂、矿泉水厂、作坊式的小型炼油厂,还有当地最大上市企业XH的生产基地。
河涌边“向西谭养鸡场”的场主老王证明,他隔壁提炼废油的无证小厂曾向涌里排放炼油后的废渣。但那间已经关停的作坊不可能是唯一的排污源。
记者调查期间,有当地知情人把排污源指向了XH的生产基地。
该基地建成投产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产品有食品添加剂、药品等,基地现拥有三大厂区,包括了热能发电、生物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开工后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
3年前,该基地的污水站计划扩建改造,包工头曾铭泉的施工队承接了项目里“土建、建筑排水、道路”的部分工程。项目于2007年6月动工,计划年底建成,但施工两个多月后,被XH叫停。
“要扩建改造,说明现有的污水站不能满足需求,项目没完工,需求是如何满足的?”曾铭泉据此认为,XH有排污的嫌疑。但这只是他的个人推测。
龙一居委会主任何永泉认为,“把排污源指向XH的生产基地”缺少证据,何永泉说,XH每年会组织生产基地周边的居民代表进厂区参观,“我只能说,我确实见到治污设施,见到了基地的废水经净化处理才排进石咀涌”。
另据记者了解,几个月前,XH刚刚接受了上市企业再融资前例行的一轮环评审查,已公示的内容可大致总结为:XH拥有完备的治污设施,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各类液体、固体废物经净化处理排放,并依法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
何永泉表示,污水流入西江,不是一两家工厂的责任,石咀涌里有出自沿岸工厂的工业废水,也有出自城区的生活污水,西江水质被破坏,“工业走廊”的厂家、鼎湖区的部分居民都有责任。
臭气改变的生活
鼎湖人还有一块心病———XH生产基地排放的废气。2007年,有肇庆市政协委员调查后得出结论:废气覆盖了基地周边半径3公里的区域,危害到鼎湖城区上万居民的健康。
2005年9月,XH的鼎湖生产基地完成了一项重要扩建———新的生物发酵厂建成投产,XH因此成为“国内第二家苏氨酸产业化生产企业与出口基地”。
自那年起,周边居民的生活被废气改变。
15路公交车站的西侧是张海(化名)住了7年的小区,东侧是XH的鼎湖生产基地。2003年,张海搬进新家的时候曾乐观地认为,他买到了鼎湖区地段最好的商品房。
小区坐落于国家级生态保护区鼎湖山下,站在家里阳台上就能饱览山色,还能呼吸纯净的空气。
入住两年后,曾经的满意一夜间荡然无存———自从2005年XH公司新工厂投产,地产商描绘的“氧吧小区”便回到了图纸里,小区的空气不再纯净,张海总在夜里被飘进房间的臭气熏醒。
阵阵臭气让张海头晕,让他窒息,让他咽喉疼痛,让他无法安睡,让他不得不跟妻子商量“迟几年再要孩子”。那些不眠之夜,张海为自己选在XH的生产基地旁安家落户后悔不已。
一晃5年,这期间,小区的业主们曾联名向区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关停XH的生产基地。不久后,小区里贴出了政府的公告,言之凿凿却再无下文。
2007年,几位肇庆市政协委员开始调查“XH对鼎湖城区大气环境造成的破坏”,得出结论:臭气已覆盖XH生产基地周边半径3公里的区域,危害到上万城镇居民的健康。
政协委员的调研报告里,除了张海家所在的小区外,龙一居委会辖区、罗隐居委会辖区、鼎湖逸夫小学、鼎湖区政府干部宿舍也是“重灾区”。
现有学生1462人、教职员工69人的逸夫小学位于鼎湖区文昌四街,XH生产基地的西南方向,与基地的直线距离约两公里。这几年,一到北风天,无论教室里再怎么闷,师生们也不敢开门窗通风,“从门窗里灌进教室的都是污浊的臭气”。
该小学校长说,教室长时间不开窗通风,只为阻止XH基地的臭气飘进,“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就像是鸵鸟,只能顾头,顾不了尾。”
据肇庆市环保局的一份报告披露:XH生产基地周边居民闻到的臭气,属于该基地排放的“发酵工艺废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芳烃类化合物。
这份报告还指出,目前国内对“发酵工艺废气”尚无成熟的治理办法。
成效甚微的治理
“客观地讲,这几年,XH公司确实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治污,我们有目共睹。但治污成效如何?至少,我个人没感觉到空气质量有所改观,针对臭气的治理成效甚微。”
“广东首批八家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广东诚信示范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医药行业创新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食品行业节能减排贡献奖”———以上这些荣誉,摘自XH的官方网站,它们见证了这间企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是公司乐为人知的一面;但XH鼎湖生产基地周边生活的人们,接受的却是它另一面:2010年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
近几年,“爱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渐入民心,XH生产基地因其“坐落于鼎湖中心城区,生产活动破坏环境,威胁上万城乡居民健康”,而备受批评。
出自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份报告统计,XH生产基地对居民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发酵车间排放的废气、基地里产出的废水、热电厂的烟尘、开工期间的噪音。其中,被投诉最多的是废气。
迫于舆论压力,XH打出了“生产与治污并举”的响亮口号。
据非官方文件显示,XH的治污措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基地的噪声治理,包括投入170多万元改造热电厂的排气设备、对部分设备进行密封消声、围绕厂房另砌砖墙隔音等。
二是烟尘治理,热电厂加强了各生产环节管理,减少了故障扬尘的可能。
三是废水废物的治理。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XH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陆续建设了磷酸盐回收、盐酸盐回收、尾氨回收等系统,有效减少了排污量,降低了基地污水站的治理负荷,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最后一项是发酵车间的废气治理。鉴于国内针对发酵工艺废气尚无成熟的治理办法,肇庆市有关部门要求XH与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争取尽快解决废气问题。
一系列治污措施里,前三项“成效明显”。至少几个月前“上市企业再融资前环评审查”里,肇庆市环保局曾为其证明:XH排放的废水废物,没有超出国家许可的范围;降噪工作,周边居民也比较满意。
但“发酵工业废气治理成效如何?”
9月9日,南方日报记者来到XH位于肇庆市工农北路的公司总部,了解该公司的治污工作,XH的回答是“无可奉告”。
但张海、鼎湖逸夫小学校长彭老师、龙一居委会的主任何永泉、每周给XH工厂送一次货的姚师傅以及XH发酵车间的贵州民工阿阳(化名),他们的回答却是一致———“臭气治理成效甚微,没觉得有所改观”。
不该建厂的土地?
XH生产基地东临西江,西侧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说这里是“一片不该建厂的土地”并不为过,更何况建一个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
“政府应督促XH把生产基地搬离鼎湖中心城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才能还鼎湖居民良好的生存环境,让鼎湖成为宜居之地”———这段文字出自《肇庆市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号建议》。2008年,13位肇庆市人大代表,表达了当地人多年的心声。
“把XH工厂迁出鼎湖”的呼声,在2007年开始受到当地政府重视。这一年,因不满XH生产基地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基地周边民众举行了抗议活动,要求XH生产基地停产。
回顾3年前的那次抗议,龙一居委会主任何永泉认为,居民的诉求是合理的。“一方面,国内对发酵工艺废气尚无成熟的治理办法,周边居民要摆脱臭气,只能寄望于XH搬走工厂;另一方面,抛开臭气不说,XH公司生产基地的选址也不对。”
何永泉的第二个观点是许多当地人的共识,肇庆市的论坛上,有鼎湖区居民列出理由:
“XH的生产基地东临西江,这里关系到几百万人的饮水安全,西边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工厂与鼎湖山的最短距离不到3公里,说这是‘一片不该建厂的土地’并不为过,更何况XH公司还是2010年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
“把XH工厂迁走”的理由如此“充分”,但3年前,民众的抗议活动仍以失败告终。活动进行到最后,区政府从中斡旋,协调XH与龙一居委会签订社区共建协议,风波被平息。
那份协议规定:“由XH出钱,改善当地居民供水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救济当地孤寡老人,向失学儿童提供助学金,安置贫困户就业,每年组织居民代表参观厂区;条件是,居民应提高自觉性,理解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XH用钱买到了平静,但并没持续太久。由于废气治理迟迟不见成效,一年后,肇庆市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13位人大代表重提,“XH的生产基地应搬离鼎湖城区”。
有关部门随后作出回应,表示“该公司已在考察搬迁新址,待新址确定就实施异地搬迁”。现如今,两年已过去,搬迁却不见下文。
9月9日,记者来到XH公司总部采访,该公司拒绝透露搬迁的进展。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XH生产基地搬迁难度很大,“它是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工信部责令限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里也有它,这是个烫手山芋”。
这位业内人士举例说,日前,广东另一家大型食品添加剂企业,配合广州市“退二进三”的部署,欲迁至顺德,初步选址大良五沙工业区,项目产值突破10亿。
但顺德调研后,认为该项目属于非绿色GDP,搬迁谈判因此终止。(钟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