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华北制药进军生物丁醇

   日期:2008-06-23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365    评论:0    
  

 华北制药(600812行情,股吧)(600812.SH)的控股股东华北制药集团继引资帝斯曼(DSM)后,又将引进另一重磅战略投资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

  “我们目前正在和中海油谈判,签订了一些意向性协议,共同开发生物丁醇项目。”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常幸在5月2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现在只是集团层面的合作,设备投资也是集团的。”常幸强调,目前的合作与上市公司华北制药并无关系,但他也表示,未来是不是会把这部分资产装进上市公司还不一定。不过一些嗅觉灵敏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布局华北制药了。

  机构凶猛加仓

  4月24日,买入2051.52万元;4月25日,再买入1542.35万元;5月6日,买入3315.95万元……基金席位G28258对华北制药不断加仓买入。

  不断买入华北制药的基金并非个案。指南针数据显示,华北制药是在印花税下调以来基金持续买入最凶的少数品种之一。4月23日,华北制药的券商基金账户只有16个,所有券商基金合计持有华北制药7389.06万股;但到5月12日,这个数据一跃而为35个券商基金账户持有华北制药12057.88万股。

  伴随着基金不断买入,华北制药的股价也迅速上涨。从4月23日到5月14日,短短13个交易日,华北制药已经上涨了近75%。而同期上证指数的上涨幅度只有16.2%。

  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二天医药板块全线上涨,华北制药也借势上涨。但记者发现,一些基金在华北制药被快速拉高后获利了结。截止到5月20日,只剩31个券商基金账户持有华北制药11302.45万股。但获利最丰的G28258席位及该基金公司旗下的其他席位却并没有卖出。看来华北制药的涨幅还没有达到该基金的获利目标。

  7.5亿进军新能源

  华北制药被基金看好或许与其控股股东的系列运作不无关系。

  “我们现在已经在规模生产生物丁醇了,年产是1万吨。”常幸向本报记者介绍。

  据华北制药生物丁醇项目负责人王正品介绍,从2007年7月份后,华药集团就开始规模生产一种可能替代汽油的汽车燃料——生物丁醇。

  记者了解到,生物丁醇是一种最接近汽油性能的生物质燃料,是一种能代替汽油的新型优良汽车燃料。国外也有实验表明,生物丁醇在汽车中使用,甚至可以不改变内燃机的结构,直接加在汽车油箱就可以。

  华药集团作为全球抗生素的老大,其核心技术一直是发酵。事实上,2006年前,华药就结合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始研制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来开发生物丁醇项目。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国家当时并不支持华药利用粮食作为原料开发生物丁醇,所以,华药转变开发路线,开始尝试利用非粮食原料开发生物丁醇。

  “我们现在利用木薯作为原料来开发生物丁醇,这项技术很成熟,它代替玉米等粮食原料,是一项国际领先的创新。”华药集团技术中心的一位开发人员说。

  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如果华药集团的生物丁醇项目走非粮路线,国家是很支持的。”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华药集团非粮发酵制造生物丁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已经于2007年重新在发改委备案,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年产10万吨生物丁醇,建设周期是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

  从此,华药开始了大张旗鼓的进军新能源领域之路,同时,各石油寡头开始关注华药的生物丁醇项目。

  中海油心思

  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中海油将注资30亿元到华北制药。”记者就这一消息采访华北制药董秘曹正平,他回复:“上市公司这边没有注资的消息。”

  “中海油看中了我们的生物丁醇项目,他们主动找我们来谈合作。”常幸说,“目前,我们已经签订了一些个别方案的合作意向,但还没有最终达成协议,我们有可能以成立新公司的方式与中海油进行合作,但对于股权比例,现在还没有完全定,都处在谈判阶段。”

  “中海油也一直积极致力于开发新能源,并成立了开发新能源的公司。”常幸说。

  中海油“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集团必须成为一个由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新能源、可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探索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坊间认为,按中海油的新能源规划,不但旗下子公司中海油(0883.HK)会因收购石油资产难度降低而间接受益,集团“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战略蓝图也将更加清晰。

  原料来源瓶颈

  “生物丁醇的规模化生产将为华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产一吨需要多少成本我不能透露,这是技术机密,但生物丁醇的前期开发费用要远大于后期的生产。”华药技术中心的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

  “如果生物丁醇项目以年产10万吨计算的话,华药这项技术将能与国际上拥有该产品的大公司相抗衡。”中海油新能源开发公司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一名了解华药的人士告诉记者:“华药现在是利用木薯为原料进行生物丁醇开发,目前木薯大多来自海南,但大规模生产后,木薯原料来源和供应将需要解决,如果只从海南供应木薯,显然供应量太小,再者运输太远,成本比较高。”

  (本报记者万云对本文亦有贡献)中国经营报记者:周丽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