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罗序文 通讯员张昊
一
11日,记者沿长江之滨参观了宜都东阳光数公里长的厂区,车间内建有全球最大的370立方米发酵罐,生产的红霉素出口给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今年前5个月产量全部被辉瑞买断。从2004年至今,短短5年光景,宜都东阳光就做成了全省最大制药企业和全国最大红霉素生产基地。
宜昌人福药业,连续7年销售位居全国麻醉品市场首位,2009年更是占据了国内麻醉品市场的51%,生产的盐酸瑞芬太尼被国内外麻醉学界誉为“21世纪麻醉镇痛新药”,全世界只有两家企业能够生产这种麻醉品。
近3年来,宜昌医药工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宜昌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6亿元,2008年是34亿元,2009年达61亿元,增幅分别为126.7%和79.4%。今年1至4月,宜昌医药工业总产值达23.6亿元,同比增长52%,其增长速度要远远高出武汉市乃至全省速度。
今年5月31日,省经信委公布了全省制药企业50强排名,宜都东阳光、宜昌长江药业和宜昌人福都牢牢占据前10名中的三席。
二
值得指出的是,宜昌医药工业高速增长背后,还有金融危机对我国医药行业冲击的背景。
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湖北又是原料药出口大省,金融危机使不少原料药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出口量急剧下降。
同样是原料药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宜昌医药工业逆势高速增长。宜昌三峡药业生产的硫酸新霉素价格不迭反涨,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公司进而又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扩产。同期,宜都东阳光药业也将红霉素产能提高到3000吨,目前该公司又在筹建第四期工程,计划把产能提高到5000吨,以期建立全球霸主地位。
是什么原因推动宜昌医药工业高速增长呢?
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汪小平认为,这得益于企业改制的顺利完成和政府部门的扶持。
至2006年,宜昌市医药企业顺利完成改制,全新的体制机制让企业焕发勃勃生机,纷纷投入巨资改善生产工艺和研发新产品。宜都东阳光在全球率先使用“陶瓷膜分离技术”,自行设计与制造的370立方米大型发酵罐为世界首创,自主研发的红霉素生产工艺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保护。宜昌长江药业建有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药物研究院,拥有6名外籍专家、18名“海归”和230多名药学硕士,每一年颁发的科技奖金就高达500多万元。宜昌人福药业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产品研发中心,产品研发费用累计超过3.2亿元,现有在研新药67项。
政府职能部门也积极帮扶企业做大做强。汪小平介绍,在目前全国药品注册几乎被“冻结”的情况下,宜昌市近5年新增100多个注册药品,没有省、市药监部门的全力支持,企业现在注册新药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新药品及时投入生产,又极大地带动了地区医药工业的发展。
三
目前,宜昌已成为全国最大麻醉药品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硫酸新霉素生产基地,甲型流感战略储备药物“达菲”生产基地;而后期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仅东阳光红霉素一个单品种,其年销售收入就能达到40亿元。随着恒安药业新药石辛口含片、人福药业新冻干生产车间等新项目投产,宜昌医药工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井喷式”增长,今年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90亿元。
宜昌医药企业还拥有市场前景不可估量的新产品。宜昌长江药业正在研发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现已进入中试阶段,专家预计此药一旦问世将对我国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峡药业与清华大学专家已经签订长春新碱的合作项目,共同研制治疗白血病的新药。仅此两项新药,将会对宜昌乃至全省医药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