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40多位中外著名专家、金融家在宁建言,乘着踏浪而来的"生物经济"春潮,放手发展这一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战略产业
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生物医药企业占了13席,已超出电信等行业。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今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总产值有望突破1万亿元。但这个产业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充分,重大疾病依然是我国人力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仅以恶性肿瘤为例,我国每年新发病224万人,死亡100万人。在医院开出的药品中,95%的知识产权在国外,技术含量稍高一点的仪器设备都是进口货。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差距,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空间巨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Ronald Schramm长期研究美国和中国的市场消费变化。他说,经济学上有个"二八规则",即一个行业常常由20%的企业控制着80%的市场。中国市场却并非如此,比如汽车零部件市场产业集中度仅61%,医药产业更是只有11%,这表明中国的医药企业小而散,兼并重组空间很大。
污染最重变成最清洁城市的启迪
不久前,G20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市举行,这个清洁而有秩序的城市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然而,20年前这里却多次被美国评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匹兹堡大学副教授苏东明揭秘,是从钢铁工业向生物医药业的产业转型催生了这个奇迹。
匹兹堡矿产丰富、水运便利,钢铁成了这个地区相当时期内的当家产业,钢铁产量占了美国的2/3,结果是环境被严重污染。上世纪80年代,全球钢铁行业遭遇危机,匹兹堡的钢铁企业90%倒闭。形势的逆转,使匹兹堡市政府下决心改变发展路径,依托本地区著名的匹兹堡大学、卡内基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教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对接,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的"绿色之路"。现在位于该市十大企业之首的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实力已与先前的最大钢铁企业不相上下。匹兹堡已成为美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也被当作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谋求城市转型的榜样。苏东明强调,匹兹堡经验中的关键一条是政府主导作用。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匹兹堡市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私募基金等,并由高新产业咨询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因为政府的作用,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间加强合作,产生了大批新兴科学和技术,比如医疗电子化,将大大节省医疗成本。
到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掘金
"中国现在最缺乏的是将研究成果和临床相结合的环节,即全方位代谢研究机构。"匹兹堡大学教授赵子举例说,我国每年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有100—150万人,而每年接受捐赠的器官只有22万个,实际手术者只有约1万人。对此,有科研团队正着手将猪等大型动物中引起排异反应的基因敲除,为人类提供移植器官。还有人研究用转基因沙门氏灭毒细菌治疗癌症,初步临床实践表明10天左右就能收效,他们正筹划建设基因治疗中心,用世界前沿技术造福百姓。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衰老和代谢领域充满商机。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高千则认为,观念的改变和科技发展,使得医院已完全可以依据相关信息提前为病人做出诊疗方案。他说,香港利用远程视频有效改善了病人的认知,美国借助电子督导使慢性病人重复住院率降低13%,意大利对173个病人通过远程监控两年死亡率降低36%。这些都可能催生许多核心产业项目。(邵生余)